usohu

大学倒闭潮开始了?你觉得可能吗? 早上刷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大学倒闭潮开始,

大学倒闭潮开始了?你觉得可能吗? 早上刷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大学倒闭潮开始,广东开响第一枪》 文章大意是:没有生源,大学不过是个空壳。 湛江科技学院原计划招生7544人,最终却只勉强招到1189人。 如同人口断崖式下跌,专业报名人数也急剧下滑。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知识迅速普及,大学倒闭潮或许会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上大学本就是为了学知识、谋一份好工作,如果自学也能达到目,那还有必要通过大学来获取知识吗? 你认为这个人的观点正确吗? 我认为:他的观点部分正确。 为何呢?让我来讲讲—— 原文的核心观点不外乎这3个: 1、生源减少导致大学倒闭; 2、知识平权化削弱大学存在的价值; 3、自学完全可替代大学教育。 关于生源问题,湛江学院的例子确实存在,但放在全国看: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291万,但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起确实开始下滑。 这里要注意时间差——大学倒闭风险真实存在,但全面爆发可能要在2035年后,因为2018年新生儿要到2036年才参加高考。 关于这一点,日本案例很有说服力。 2000年后,日本18岁人口减少了40%,导致30%的私立大学破产,但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20年。 再来说说知识平权化部分。 Coursera数据显示: 2022年,中国用户增长67%,但网易课堂2023年报告中提到:完成率实际上还不到7%。 这说明了什么?自学对自律要求极高。 而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更有趣,他们的在线课程通过率只有5.5%,而实体课堂达87%。 由此可见,知识获取容易,但转化需要环境。 就业竞争力方面,麦肯锡2024年报告显示:92%的雇主仍要求本科文凭,但其中63%同时关注实践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德国双元制案例——学生每周3天在企业实践,这种模式使德国青年失业率长期低于6%。 说明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存在,而在于如何与企业的需求结合。 其实还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不仅是知识传授。 斯坦福创新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跨学科协作能力70%来自校园互动; 二是政策调整空间。 台湾地区2015年推出"退场机制"后,40所高校转型为职业培训中心。 上面我提到的那个短文作者,可能忽略了大学的一些隐性价值,比如人际关系网和科研平台资源。 不过,他提到的自学趋势确实值得思考一下,就像MIT的微硕士项目那样,把线上学习和线下认证结合起来,这或许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咱们回到前面的问题: 大学倒闭潮开始了?你觉得可能吗?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