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军车为什么几乎都是柴油车,而不用汽油车和新能源车呢?这就是战场生存法则,柴油车就

军车为什么几乎都是柴油车,而不用汽油车和新能源车呢?这就是战场生存法则,柴油车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这么说吧,如果换成汽油车和新能源车,估计汽车兵都得叫着要罢工。 要说军车为啥一水儿的柴油车,那些汽车兵最有发言权,想象一下,如果军队换成汽油车或新能源车,燃料供应会变得非常困难。 尤其是在像阿富汗这种偏远地区,补给线漫长,传统的油品运输方式更适合使用柴油,而柴油的后勤保障网络远远比汽油广泛,不仅军用机场、军营等地能够快速提供柴油,甚至许多民用加油站也能提供柴油。 反观新能源车,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野外作战中,缺乏充电桩和电力供应会成为新能源车的致命短板。 去年在西北戈壁演习,有辆老解放柴油车被炮弹碎片划穿了油箱,油漏得跟小溪似的。 结果驾驶员把抹布塞进破口,愣是突突突开到了补给点,换作汽油车,这点火星子早就炸成火球了,别说开,能活着爬出来都算运气。 在2015年美国进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尽管测试了一些电动军车,然而由于电池技术不成熟,这些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需求。 尤其是在长时间行驶或者负载较重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很难支持高强度的作战。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柴油这东西性子“沉稳”,汽油车油箱要是被打穿,哪怕是静电火花都能引爆,在战场上简直就是个移动炸药包。 有人说现在新能源车技术牛,电动军车不也挺酷?去年某部试过把电动越野车拉到高原测试,结果海拔刚过4000米,电池就罢工了。 零下20度的夜里,电池里的电解液冻得跟冰块似的,充电枪插上跟没插一样,柴油车就没这娇气劲儿,中东沙漠里,极端组织把丰田柴油皮卡改造成火箭炮发射车,加的油里混着沙子都照样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就发现,柴油车比汽油车在寒冷的冬季更能正常启动和运作。 柴油车的扭矩天生比汽油车大,在泥泞路段爬坡时优势明显,去年抗洪救灾,有辆柴油军车在齐腰深的水里泡了半小时,司机一拧钥匙居然还能启动,硬是把被困群众拉了出来。 这种“水下作业”的本事,汽油车和新能源车想都别想,有人可能觉得新能源车安静,适合隐蔽作战。 但实际情况是,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极其复杂,新能源车的电池和电机容易被干扰,甚至会因为电磁信号暴露位置。 反倒是柴油车的机械噪音,在炮火连天的环境里反而不容易被发现,而且柴油这东西特别耐储存,埋在地下半年还能用。 在边境哨所这种地方,有时候一次补给要管半年,柴油车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柴油车的优势体现在其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提供强大动力的能力、便捷的燃料供应体系以及较低的经济成本,这些都是其他类型车辆难以比拟的。 说到底,军车选柴油车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经过几十年战场检验的最优解,战场这地方,靠谱比啥都重要,柴油车就是那个最靠谱的“老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