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决策速度的背后其实是不同的决策类型跟比赛逻辑:哈利伯顿的身体天赋一般,又有比一般

决策速度的背后其实是不同的决策类型跟比赛逻辑:

哈利伯顿的身体天赋一般,又有比一般控卫更好的无球习惯,除了会有接球直接远射的戏份,也会做很多无数借掩护找到错位,接球就地打击的戏份,一旦第一波没有机会,持续缠斗并不会提升他的摆脱频率,还会让进攻陷入停滞,所以本质是提升决策速度,来压缩防守的反应时间。

另一头的几个持球核心型打法,他们的开发启动伴随大量的掩护/挡拆或手递手/绕掩护,因为这一环启动后能确保开发出机会,所以球队会为了这一次掩护的质量铺设前戏,无论是卢卡在高位的挡拆还是约基奇各个位置的掩护借回球,都是需要人找人的环节,这些前戏都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博弈观察,本质是用一次比较“重”的决策,换取后续角色球员的处理窗口。

至于中间的球员则各有不同:

库里是出了名的无球大神,所以肯定不粘球,但这个时间我认为比他巅峰期还是长了——他不是勇士快速决策的那个唯一大脑,在勇士空间降级的背景下,也被迫迎接了很多不能立刻下球的紧贴防守;

布伦森的比赛决策系统其实很明确,他接球就是要干一把,不执着于在上线等一次掩护,尼克斯的掩护人也不纠结于中锋,所以启动不算慢;

特雷杨在上赛季的老鹰提前了出球窗口,算是球队进攻变化的一部分,利拉德在雄鹿试着提升无球比例,华子则是著名的不思考干就完了。

这里有个小的倾向——中间集团里,控卫的整体决策时间还快过得分手们,这可能是在接球后立刻下球保持运球,和接球后面框试图进入攻击形态的一点细微区别。

总之大家都在统计里拥有自己合理的解释,只有图图受到了伤害。

哈登说也该让中国球员重返n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