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33亿播种AI未来!东方国信激活寒武纪万卡集群,35万开发者架起AI芯云之路

1.33亿播种AI未来!东方国信激活寒武纪万卡集群,35万开发者架起AI芯云之路     8月11日傍晚,东方国信(300166.SZ)的一则公告在AI圈炸开了锅:公司拟以1.33亿元收购视拓云33.3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51%股份,实现绝对控股。   这个时间点耐人寻味——距离8月6日公司股价以12.71元涨停、市值达144.73亿元仅过去5天,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早已被这桩看似“平价”的收购牵动。     翻开公告细节:1.33亿元的交易对价,对应视拓云整体估值约4亿元。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家公司手里攥着的“硬通货”远不止于此——   截至8月11日,视拓云运营着超过1.4万张GPU及国产AI加速芯片,涵盖20多个型号,仅硬件残值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就逼近百亿。   更关键的是,其运营的AutoDL.com作为全国最大的C端AI算力云平台,已积累35万开发者用户,这意味着每天有数十万名工程师在其算力网络上训练模型、调试算法。   东方国信的算盘打得极准。作为1997年成立、2011年上市的老牌大数据企业,   其2024年业绩已实现逆袭:营收27.93亿元同比增长17.18%,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系统集成业务更是暴增240.15%。   此次在8月中旬敲定收购,正是在其自建的“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项目二期”(投资32亿元、规划1500P算力)进入关键期时,补上了“万卡级算力调度”这一核心拼图。     视拓云的价值不止于硬件。公告明确提到,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容器编排引擎、算力调度技术,能将寒武纪、昇腾等国产“非标芯片”整合成稳定的“万卡集群”   ——这恰是应对美国AI芯片禁运的关键能力。而东方国信在通信、金融、工业领域服务19亿用户的行业经验,与视拓云的C端算力生态形成完美互补。   有开发者在CodeWithGPU.com社区留言:“8月11日后,调用算力时能直接对接工业数据库了。”   这背后是双方的协同逻辑:东方国信的行业大数据平台(BEH)与视拓云的算力调度系统打通后,开发者训练工业大模型时,可直接调用真实工厂的设备数据,效率提升至少3倍。   这种“算力+场景”的融合,正是35万工程师期待已久的生态闭环。   从时间线看,此次收购恰逢国产AI芯片落地的关键期。视拓云已验证的“千P算力调度”能力,能让国产芯片在实际场景中快速迭代——比如用昇腾芯片跑电力调度模型,   用寒武纪芯片处理医疗影像,这些在8月11日前还分散的尝试,将在东方国信的体系内形成规模化验证。   东方国信公告中“完善智算布局”的轻描淡写,实则藏着深远考量:其在美国俄亥俄州设立的研发中心,可同步吸收海外技术经验,   而北京、安徽的研发团队则专注将技术转化为国产化方案。当1.4万张芯片与近万名技术人员形成合力,中国AI产业或许能在“芯片断供”的围堵中,撕开一道自主可控的口子。   8月11日的这笔交易,1.33亿元买的不仅是股权,更是给35万开发者的“算力定心丸”,给国产芯片的“实战练兵场”,给数字经济的“自主发动机”。   资本市场的一个涨停板或许难以衡量其价值,但当这些服务器在深夜持续轰鸣时,它们正在编织的,正是中国AI的“芯云之路”。   亲爱的读者们,阅读完这篇关于东方国信收购视拓云的深度解析,相信你对这场看似普通却暗藏深意的交易已有自己的判断。   你觉得1.33亿的收购价,是东方国信捡了漏,还是视拓云的价值本就该用长远眼光衡量?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