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子女现状: 1.长子:张闾珣,母亲于凤至,1986年在台湾病逝,终年69岁; 2.次子:张闾玗,母亲于凤至,1958年在美国因车祸身亡,终年40岁; 3.三子:张闾琪,母亲于凤至,1931年因染上肺结核在沈阳去世,仅仅12岁; 4.四子:张闾琳,母亲赵一荻,2024年8月13日在美国辞世,享年93岁; 5.长女:张闾瑛,母亲于凤至,2016年在美国离世,享年100岁; 6.养女:张桂兰,1937年人,现任香港张学良基金会会长、香港众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联合总会副会长,目前已88岁高龄。 屋子不大,老木窗的边上起了细裂,风一过,窗纸抖一抖。茶炉咕嘟着冒泡,桂花香从院子那头飘进来,刚好说到张学良的孩子们。 这家子啊,外头看风光得很,东北的大门第,谁提起不是摇摇头、叹口气——“少帅”嘛。 但你真把目光放到他做父亲这一面,就不那么体面了,甚至有点凉。 那一年,他十五岁,照着老张作霖的意思,把于凤至娶进门。 漂亮,家里有钱,会处事,这门婚事是用算盘珠子拨出来的。大宅院里很快热闹起来,孩子一个个落地。 长女张闾瑛,出生时院子里正晒着一溜马鞍,阳光亮得晃眼。 她是唯一的女儿,祖父抱着转圈,胡子蹭得她直眯眼笑。后来送去英国念书,茶会里遇见陶鹏飞,个子瘦瘦的,眼睛却亮。家里有人劝她找个有势力的,她撇开手——不嫁豪门,就找个顺心的。 长子张闾珣,生在冬天,屋外雪厚,屋里火炕热。那时谁都觉得他会接三代的班。 可十七岁去了欧洲,碰上伦敦大轰炸。防空洞里,人挤得喘不过气,警报像锥子一样扎耳朵。 出来后,他眼神变了,像猫碰过冷水——躲、缩。自言自语,情绪一阵阵上来。母亲拖着他跑医院,从奉天到美国,药瓶堆成小山。 结果呢,1986年,他在台北走了,父亲还关在山里,连送都送不了。 次子张闾玗,不爱读书,爱运动。打高尔夫球时笑得脆亮,挥杆像电影里的人物。可烟不离手,夜里混牌桌,屋里呛得咳声一阵阵。有人说他在五八年死于美国车祸,也有人说八一年病死台湾。墓碑刻着八一年的日子,算是有个准。 三子张闾琪,机灵,长得像父亲。 能背书,写字漂亮。十二岁那年咳得厉害,面色薄得像纸。是肺结核,那时候就是宣判。母亲抱着他找大夫,汤药一碗碗喂,手一直冰凉。 三一年,他在沈阳停了呼吸,窗外的石板路上传来马蹄声,一下一下,像钉子钉心口。 再说幼子张闾琳,那是赵一荻的孩子。 六岁,被送到美国朋友家。旧金山的海风带着咸味,名字被改了,中文全丢了。养父母怕惹事,不让他接触华人,连父母是谁都不提。 长大后,他成了航天工程师,办公室窗外总有飞机划过。 他第一次回国是去祭祖,站在祖父的墓前,普通话生硬——“我的祖国。”亲戚愣了几秒,才拍拍他的肩。 还有个养女张桂兰,于凤至收的。三七年生,长大混迹香港商界,开会时指节敲桌,利落得很,也做公益。八十多了,还活跃。 五个亲生的,就闾瑛和闾琳熬到高龄。 三个儿子,一个精神垮掉,一个病死,一个死因悬着。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半辈子关在笼子里,外面的世界只能隔着铁栅栏听个响。 孩子病了、走了,他多半只是沉着脸,让人传句话,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九十年代,闾琳回夏威夷看他。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落在父子之间的桌面。 张学良看着他,轻轻说,要是早些见你,也许会不一样。顿了下,又摆手——像是在推翻刚才的话。 茶香浓了,壶盖微微抖。 窗外麻雀扑棱一下,影子掠过墙面,又不见了。院子里安静,只剩炉子里水声嘟嘟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