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3500人打球,那是什么场面?前两天我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看了一个三人篮球的

3500人打球,那是什么场面?

前两天我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看了一个三人篮球的半决赛和决赛,在我透露赛事名称之前,你先听听这些队名:小米公司队、北师大二附中队、北下关大钟寺燃魂队、海淀市政集团队、BYR路人队……最后夺冠的是万寿路天九共享队。

上面只是参加最后总决赛的16个队中的几支,再多看几个队名,就知道跟以前熟悉的赛事完全不同:中关村白塔庵社区队,说明有普通居民组队参赛,乐赢科技队和海开控股队表明有的是以公司为单位,北体大23体能队来自高校,海淀公安分局队代表的是政府机关。总决赛还有一个队叫“孟志文”,队名就是人名。

队伍成分这么杂,反正我第一次见,到底是什么比赛?2025海淀3x3超级争霸赛。

一般来说,我们国家举办的三篮比赛都有一定的分层:世界级水平的是大师赛,国内职业水平是超三,还有学生参加的校园三对三,商业品牌主办的三对三则完全以民间草根自己组队。这个海淀3x3超级争霸赛,参赛队来自社区,企业,公司,学校,政府部门,显然和上述那些传统的三对三比赛完全性质完全不一样。

但比赛水平不低。我看了北工大和中关村白塔庵社区队队的三四名决赛,北工大队的前锋身强力壮,十几分钟扣了三个篮,队伍水平很高,但他们在此前半决赛没打过最后夺冠的万寿路那支社区队。

万寿路天九共享队将以“海淀HAIDIAN队”的名义,去参加2025FIBA3x3挑战赛,那是全球顶尖三篮职业队的舞台。这个球队的成员上学时都打过CUBA,如今在万寿路街道安家。

我为争霸赛总结了这三个字——高、全、多。

“高”指的是比赛规格高。从民间直通国际,是海淀3x3争霸赛的一大特色,因为这个比赛是国际篮认可的正式赛事,比赛极其正规,所有的赛程、参赛队伍和队员、比赛结果和数据都可以在FIBA官网查到,在每个队员也都有FIBA三篮的个人积分。

“全”指的是参赛球队的来源很全。有机关事业单位组、部队组、高校组、青少年组、企业组、街道组和社会公开组七大组别。其中青少组又细分为高中、初中、小学男子、小学混合,细分计算共有11个组别。为了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参与,降低了社会公开组门槛,有外籍选手、港澳台选手,参赛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只有9岁,高校及青少年占比超三成。

“多”指的是人数多。参赛人数多达3572人,加起来共打了1011场比赛。为了决出最后的王者,全部比赛分成四站:首站和最后的总决赛设在五棵松的华熙LIVE户外广场,这里是中国篮球的 “精神图腾”,旁边就是举办过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五棵松球馆;北京体育大学站设在“大鹏馆”,展现的是校园篮球;海淀大悦城站利用商场的开放式空间,是时下最流行的三篮比赛环境。

如此大体量的比赛,从策划落实到完成都是非常大的工程,一般的商业赛事做不到。事实上,这个比赛和时下走红的苏超一样,是由政府牵头,在中国篮协、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指导下,由海淀区体育局主办。

海淀区面积广,人口数量大,企业、公司、学校、政府部门多,体量足够顶一个一线城市,全区常住人口为300多万,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2万亿,相当于一个成都,体育场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这么多人,不愁报名参赛的人数达不到目标,场地更是随便挑。

所以,海淀区政府上来就把比赛的定位定得很高:全民参与、专业办赛。最终,横跨三个月的海淀3x3超级争霸赛圆满落幕。

海淀区这个规模庞大的三篮比赛,是“苏超现象”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苏超现象”是我提出来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政府介入民间体育赛事,利用民间热门体育项目,发起并组织全民参与的专业比赛,以此激发民间的体育热情,带动地方经济。

这两年,村BA、村超、苏超、浙BA先后在互联网走红,背后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律:先是民间自发,然后政府鼓励并扶持,最后政府主动发起,全民参与。海淀3x3超级争霸赛是这个时间线上第三阶段的产物,因为体量大,时间长,规格高,没有政府主导是做不到的。

和商业赛不同,政府办赛更注重社会效应,所以突出“全民”二字;但全民不能意味着水平低,所以又要保证“规格”。海淀3x3超级争霸赛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特点,比赛被安排在第17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显然有意为之;冠军队去打FIBA顶级比赛,对很多民间高手都是不小的诱惑。

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对承办和运营赛事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海淀区请来了无锡惠汕篮球俱乐部。去年7月,海淀区与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关系紧密,但选中惠汕是因为他们丰富的办赛经验。关注三篮的人对“无锡惠汕”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他们不仅有举办FIBA大师赛、超三、“无锡杯”这样高规格赛事的丰富经验,而且为中国三篮打进巴黎奥运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无锡杯”已经由惠汕成功举办三年,成为民间三人篮球最成功的城市范本,让海淀区政府印象深刻。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无锡惠汕把这次争霸赛的赛场按FIBA大师赛规格搭建,视觉设计又融合了海淀文化,他们还为球员提供免费球衣、球员保险、总决赛球员定妆照等,投入了相当大的心血。

除了实现海淀区对规模和规格的目标要求,他们还特地突出了全民参与内含的人情味。在五棵松的球场入口处,有一块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参赛的全部3572人的名字。总决赛开幕仪式上,这3572个名字又在LED大屏上一一露出,现场的参赛队员看到自己的球队和名字无比激动,观众随之动容。

这样的人情味,让海淀3x3超级争霸赛这个IP变得更加立体。

海淀3x3超级争霸赛成为海淀区的又一张体育名片,但现在仅限海淀区的居民和单位参加。接下来,这个IP是不是还可以进一步升级,比如变成“北京海淀3x3”,由此进一步扩大参赛范围,打造成一个更加大规模、更高标准的体育赛事IP?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