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有小礼而无大义?一件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石破茂记了17年。 十七年前,也就

有小礼而无大义?一件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石破茂记了17年。 十七年前,也就是2008年,一场悲剧发生在日本千叶县附近的海域。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爱宕号”与一艘名为“清德丸”的渔船相撞。 渔船被撞翻沉没,船上的渔民父子,58岁的吉清治夫和他23岁的儿子吉清哲大不幸遇难。 那时,负责指挥自卫队的防卫大臣就是石破茂。 事故发生后两天,石破茂亲自赶往遇难渔民父子的家乡胜浦市。 他站在家属面前,深深鞠躬道歉:“作为防卫大臣,发生这样的悲剧,我感到非常悲痛和惭愧。我没能管好自卫队,责任重大。以后我每年都会来祭拜他们。”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官员面临舆论压力时的一句场面话。但石破茂却当真了。 那之后,不论他担任什么职位、有多忙碌,每到8月中旬的盂兰盆节(类似中国的清明节),他一定会前往胜浦市。 先去遇难者家中,在供奉父子牌位的佛坛前合十祭拜、上香祈祷;再到海边默哀;最后用自己的钱请遇难者亲友吃饭,聊聊近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一做,就是十七年。 今年8月12日,石破茂又一次来到胜浦市。但这一次,他的身份变了,他已经当上了日本首相。很多人猜测,身为一国首相,日理万机,今年他可能不会来了,或者顶多派个代表。 可石破茂不仅来了,还和往年一样,带着夫人同行。他照例去上香、默哀,中午自掏腰包在渔港的寿司店请遇难者的亲友吃饭,聊了一个半小时才离开。 一位和石破茂同桌吃饭的遇难者家属面对媒体说:“能和石破先生见面,我很高兴。他十七年来一直带着诚意来看望我们,这让我感受到他强烈的责任感。” 说实话,日本这个民族挺复杂的,对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渔民,石破茂可以记上17年,但对于无数死难的中国人民,日本所有的政客却都避而不谈。 难道真的是有小礼而无大义? 在“清德丸”事件中,石破茂代表政府承认了国家责任,郑重道歉,并通过实际行动抚慰本国国民。这种面向内部的坦诚与担当,体现出一种“小礼”的规范。 石破茂对本国国民的生命保持庄重,对承诺有始有终。它像一把精准的量尺,丈量着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责任链条,确保在制度覆盖的范围内,维护一种秩序和体面。 但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外部,特别是投向沉重的历史事件如南京大屠杀时,这把尺似乎失灵了。 面对铁证如山、广受国际认可的历史事实,日本官方层面长期以来表现出一种集体的“失语”。 这种回避甚至在某些势力的推动下,演变成教科书上的淡化描述或避而不谈。 当需要展现“大义”的时候,承认侵略战争中对其他国家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承担历史责任、真诚反省,许多日本政客却表现出令人遗憾的退缩。 这种内外的鲜明反差,恐怕不能简单地用“虚伪”来概括,更深层次反映了日本历史认知中某种“内外有别”的局限。 石破茂的十七年祭奠让我们看到人性良善一面的微光,但也映衬出日本在面对更大历史责任时的阴影。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民族,其良知与责任感不应只照亮国界之内,更应勇于照亮自己走过的整个历史之路。 只有当那把丈量责任和生命的尺,最终延伸到所有曾被伤害的生命面前时,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礼义兼备。这条路,日本显然还没走完。#MCN双量进阶计划#

评论列表

左派
左派 3
2025-08-14 16:15
畏威而不怀德,知小节而忘大义,这就是小日本!
黑皮小黄人
黑皮小黄人 1
2025-08-14 19:19
你觉得小柜子知小礼,懂大义就行了,不要在我们这个有三千五百万受害者的国家里面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