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与台湾牢牢控制着半导体关键节点,中国若想反制,几乎没有机会!
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最近在采访里说,全球半导体的关键节点被美国、荷兰、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牢牢攥着,中国想突破几乎没机会。 这话听着扎心,但确实戳中了当下的现实 —— 美国握着设计软件和专利,荷兰 ASML 垄断着高端光刻机,日本把控着光刻胶、硅晶圆这些关键材料,韩国在内存领域占尽优势,台湾的台积电则在先进代工领域占了全球半壁江山。 这几家凑在一起,确实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就拿光刻机来说,ASML 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单台售价上亿,全球一年也造不出几十台,还被美国盯着不让卖给中国。 日本的光刻胶更厉害,某类高端产品全球市占率能到 90%,少了它,芯片生产线真可能停摆。台积电的 3 纳米工艺良率已经做到 90%,苹果、英伟达这些巨头都排队等着代工,而我们的中芯国际,7 纳米工艺刚稳定,3 纳米还没影儿。 但要说中国就完全没机会,好像也不全对。 最近华为 Mate60 Pro 突然上市,搭载的麒麟 9000S 芯片是中芯国际 7 纳米工艺造的,虽然和台积电的 3 纳米有差距,但能在重重限制下做出来,已经让不少人意外。 开售没几天就卖断货,说明市场认这个 “中国芯”。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熬了多少个通宵,从设计软件到制造工艺一点点啃出来的。 有人说我们砸了上万亿半导体基金,怎么还追得这么慢?其实半导体这行,从来不是砸钱就能速成的。 它像一棵大树,美国是树根(标准和软件),荷兰、日本是树干(设备和材料),韩国、台湾是枝叶(制造和存储),要长成这样的大树,得用几十年慢慢扎根。 我们现在相当于从播种子开始,得先把土壤养好—— 也就是基础材料、设备、人才这些短板补上。 就拿第三代半导体来说,我们在氮化镓、碳化硅这些材料上进步挺快,新能源汽车、5G 基站里用的不少芯片已经能国产了。长江存储的存储芯片虽然比三星、美光稍逊,但已经能满足不少国产设备的需求,价格还更有优势。这些看似 “不高端” 的领域,其实是在悄悄搭自己的台子。 张仲谋说这是 “系统性壁垒”,这话没说错。但他可能忘了,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每年进口芯片花的钱比石油还多。 这么大的市场,本身就是底气。就像当年京东方做屏幕,亏了十几年,最后硬是把三星、LG 的垄断打破了,现在全球每两块屏幕就有一块是京东方的。半导体行业,或许也需要这样的耐心。 当然,差距确实存在,想一下子追上不现实。但从华为 Mate60 Pro 的突围,到中芯国际工艺不断进步,能看出我们没在原地踏步。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比的不是谁跑得最快,而是谁能一直跑下去。 或许再过十年回头看,现在的艰难,不过是成长路上必须跨过的坎儿。毕竟,哪有轻轻松松就能突破的技术壁垒?能让人记住的,永远是那些明知难还偏要往前冲的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