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驾驶了一下全新MG4,印象蛮好的。首先各位不要被图中偏小的轮子、小车的比例和MG

驾驶了一下全新MG4,印象蛮好的。

首先各位不要被图中偏小的轮子、小车的比例和MG官方宣传的主要竞品是海豚、星愿这种小型车的论调给带走,觉得这车其实不太大。

NO。

全新MG4的车长是4395毫米,比现阶段加长了保险杠的海豚长了100多毫米,比21年最早的海豚长了320毫米,比星愿长了260毫米。

这是一辆标准的紧凑型尺寸两厢掀背车,它比高尔夫、奥迪A3都要大。

再加上2750毫米的轴距和紧凑的前舱+大乘员舱设定,这辆车的内部纵向空间极为夸张,注意是极为夸张。

我195坐在驾驶座调好位置,再坐到第二排,膝部还有4-5厘米余量。如果是170标准身材的驾驶员,效果如图四:我是可以在后面以葛优躺的姿势翘二郎腿的。

这可是一辆车长不到4.4米的两厢掀背,我自己的A3调好座位之后,靠背到后排座垫也就10厘米,根本没法坐人了。

实际坐姿分两方面来谈,主驾驶位调到最低还是有些偏高,不过这是相对于仪表台和机盖来说的,但如果考虑头顶空间那还是够的。尤其是看到这辆车还有天幕的物理遮阳帘之后,更要感谢CTB了(低配7.38万给你CTB,上汽牛逼)。方向盘非常遗憾只有两向调节,顶配海鸥都有四向哎!

后怕坐姿也很不错,尤其前排座椅下方有空间放脚,这是一般轿车没有的,看来前排不把臀点放很低还是有收益,顿时就理解了。

从乘坐方面讲还有一个地方我觉得能够优化,就是后排可以增加中央扶手。我们试的顶配版中间还是没扶手,考虑到纵向横向空间如此充足,一个1米85宽的车中间给个扶手能大幅提升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

而且我看内饰用料还是挺足,这意味着后期VAVE的时候还能调整,就比如门板/仪表台上的仿皮+缝线不是很有必要......

说到仪表台,白紫内饰的仪表台反光还挺严重的,早上9点的阳光一照灰蒙蒙一片,这种工程塑料材质的漆面喷涂是需要考虑反光度的吧?尤其看完侧窗一转头看前面反差更大,得迅速整改。

这次试驾很罕见地能让我坐在后排,走高速的时候120km/h以内的速度我都觉得噪音还行,放在7-9万元的车里面算不错的,我也没觉得很难受。

后扭力梁的悬架跟上代的后多连杆比肯定是成本更低,实际效果也没有那么不堪,处理颠簸也算是干脆,就是快速过桥头跳这种工况会有拉不住的感觉。落差比较大的时候减振器还有触顶,估计是负载太大,我这体重就不应该上后排......

实际开起来我没太多抱怨,从迎合欧洲的后驱钢炮变发力中国的居家小车,我是没什么要求的。标准模式下转向在任何区域都很轻,跑高速时会有随速增益,方向是很安定的,跑起来有信心。运动模式加了力矩,但减振器轮胎也不是劈弯用的,就...方向盘只是重了点,车头响应倒也是不慢,但你也不想开快,想要经常烂仔驾驶的话把这套朝阳换了吧。

油门踏板的标定还可以,线性且好把控,要是标准模式下初段油门不要那么轻就好了,毕竟你有163马力和250牛·米呢,绰绰有余了都。

单踏板模式我也试了,高动能回收主观感受比ID.3的B挡、特斯拉和起亚的高挡都要弱,开惯了那种的可能会觉得不够力,我倒觉得还好,想把车子控制平顺也很容易。

感觉上汽工程师在这辆车的标定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一天开下来没有太多槽点,在同级别里面算是中上水准。但我估计要是出海卖得话,油门、刹车还得再坚实一些,减振器、弹簧还得再偏向姿态控制一些,海外更高的售价肯定也能支持用更好的轮胎。

一上午基本满载的工况(体重等于5个人的4名成年男性+四人行李),开着22度自动风的空调(空调很凉,好评)一路下山+高速顶着限速甚至快过限速跑,前一段我交手的时候是7.2,最终显示11.7kWh/100km,换算一下高速上的能耗就是13.6,我觉得相当可以了(一路完全没按省油脚法跑,要是一路平稳行驶估计肯定更低)。

能做到这种低能耗一是电机控制水平高,二是车身轻量化做得好,标准续航9.08万的车

型重量只有1415公斤,选了前排通风之后应该会重一丢丢。配上163马力的电机,0-100km/h只要7.2秒。这可是以前高尔夫GTI的水平......

哦对,跟oppo一起合作的车机还是不错的,要是dock栏里字体再大点就好了,现在偏小。手机互联厉害得很,iPhone、华为、oppp、小米、vivo都能车手互联,统计别比较能打。

现在我就好奇它的充电性能能不能像MG ES5那样能长时间维持峰值功率,以及后续发布的半固态是什么表现。反正就现在的产品力来看,肯定要比老款卖得好多了......

全新MG4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