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开封:织生命之网护汴水安澜

核心提示:当暑热炙烤中原大地,水畔的清凉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诱惑,但也暗藏致命威胁。开封,这座与水共生千年的古城,一张由水利、公安、妇联、街道、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共同编织的防溺水安全网,正以空前的密度和温度悄然张开。从危险水域的硬核防护到深入社区的柔性宣教,从专业救援力量的枕戈待旦到万千家庭的警觉守望……一场守护未成年生命安全的保卫战,正在古城的每一条水系、河道旁悄然打响。

织网硬屏障与软警示构筑水域防线

在开封市水利局防溺水部署会上,“看住水、管住人、拉上网”九字诀被反复强调。这绝非空话。开封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顶着烈日穿梭于大小河道、水库之间,他们手中的清单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全市危险水域坐标——激流、暗涌、漩涡、险滩,每一处都是重点布防的战场。

“防护,必须无死角。”8月11日上午,一位汗流浃背的水利巡查员指着岸边的救生设施说。如今在开封危险水域旁,“四个一”配置成为标配: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长竹竿静静伫立,如同无声的守卫。黑岗口引黄灌区服务中心的“护水安澜”宣传队更是将安全知识送到黄河沿岸村庄的“家门口”。集市上,他们红马甲的身影格外醒目,用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讲述真实案例,将“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与“六不”的叮咛,连同印有安全提示的水杯一起,递到村民手中。排查同步进行,5处水域警示标志被更新,10套救生设备增补到位。

而在城市另一端,鼓楼区州桥街道开封府码头的防溺水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蓝底白字的“六不一会”安全准则悬挂在显眼位置,宣传单上溺水案例触目惊心。工作人员沙哑着嗓子向围拢的学生和家长强调:“别小看岸边青苔!别轻视景观池的低矮边缘!危险往往就在疏忽的一瞬间。”每一个细节的强化,都在为水域筑起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双重堤坝。

砺剑专业救援力量枕戈待旦

当技术防护与善意提醒构筑起第一道防线,专业救援力量便是守护生命的最后砥柱。

6月底,开封市蓝天救援队的训练基地内,一场模拟溺水救援演练在高温下紧张进行。“发现‘溺水者’,抛绳包准备!”队长张海洋口令干脆利落。队员迅速估算距离,将系着浮绳的救生包精准抛至“溺水者”附近。“抓住绳子!身体后仰!”喊声在水面回荡。另一侧,队员手持长竹竿俯身岸边,稳稳递向挣扎中的“溺水者”。“记住,利用工具施救最安全,切忌盲目下水。”张海洋抹去脸上的汗珠,向模拟救援的志愿者强调。他随即演示如何利用救生圈与绳索配合施救,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生死。

心肺复苏(CPR)演示区同样严肃紧张。队员跪在模拟人旁,双臂垂直用力按压。汗水顺着队员下颌滴落在地面,瞬间蒸发。张海洋说:“溺水救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黄金4分钟,正确施救是溺水者生还的关键。但更关键的是预防——别让孩子脱离监护视线。”

这些在烈日下千锤百炼的技能,是他们随时投入实战的底气。专业救援力量的存在本身,即是水域旁一道无形的安全阀。

专业知识的普及同样重要。在顺河回族区铁塔街道的科普课堂上,红豹救援队队长郭金磊的声音洪亮有力:“小朋友,看到伙伴落水,第一反应是什么?跳下去救?大错特错。”他向现场的孩子和家长介绍说,溺水时人的力气会变得很大,盲目下水救人很可能被拖入水中。正确的做法是大声呼救,寻找身边的救生圈、长竹竿、绳索等工具,让溺水者抓住后将其拉上岸。他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同伴溺水,首要任务是寻求成人帮助,而非擅自施救。

在针对开封县街小学的一次宣传活动中,红豹救援队的志愿者还带着救生衣、浮板等装备,向家长和孩子普及“六不一会”知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不擅自施救,学会基本自护自救方法。“夏天在水边玩耍时,一定要穿好救生衣,它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志愿者王芳给孩子们穿上救生衣,讲解正确穿戴方法,“大家看,腰带要系紧,卡扣要扣牢,这样才不会脱落。”

守域恒心固防护安澜

防溺水之战,终极防线在于人心的警觉与责任的重塑。开封市各级力量正将安全意识的种子播撒至城乡每个角落。

妇联组织的“娘家人”温情细致。她们将防溺水知识融入“暑期儿童安全教育微课堂”,巾帼志愿者化身“安全宣传员”,走村入户“面对面”叮咛。

公安干警的脚步丈量着风险。他们联合基层政府,对河流、水库、池塘展开“拉网式”排查,督促修复损坏的防护栏,增设缺失的警示牌和救生设施。

社区成为微型宣教阵地。市救助管理站的社工在梁苑社区将抽象知识化为卡通漫画,当社工李女士手指社区地图,点出“西边小河青苔滑,小区景观池边缘低”这些身边隐患时,居民们恍然大悟的神情印证着宣教的穿透力。金耀街道鼎立社区工作人员在幼儿园的讲解同样用心,孩子们争相试穿救生衣,小小的手抚摸着救生圈,好奇与敬畏交织。金耀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道出“1+3+N”机制的深意:“一个指挥中心统筹,社区、学校、家庭联动,河湖巡查员、网格员等N股力量编织24小时防护网——安全,需要全社会的手紧紧相扣。”

8月10日上午,在禹王台区东惠社区组织开展的防溺水活动接近尾声时,8岁的王笑笑已能流利背诵“六不准”。她的母亲攥着“温馨港湾”宣传资料感慨:“以前觉得家门口小河没啥,现在才知处处要留心。”

开封市的防溺水答卷远未画上句号。随着暑期已过大半,水域巡查的频次在加密,社区“敲门行动”仍在继续,安全教育的回响沉淀在更多家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