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动物园那些事丨来自深山老林的神秘访客,“山中精灵”华南梅花鹿

杭州动物园内栖息着一群来自深山老林的神秘访客——华南梅花鹿。它们如同山林间跃动的精灵,不仅承载着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的瑰宝。

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珍稀生灵。

华南梅花鹿是现存梅花鹿中最濒危的种类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两个种群得以幸存,一处在浙江杭州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处则隐匿于江西东北部的彭泽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让广大市民认识和了解华南梅花鹿,2022年,经省林业局批准,5头华南梅花鹿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程,来到了杭州动物园这个新家。

如今,这5头华南梅花鹿在杭州动物园食草苑区域安了家,与黄麂、黑麂等野外伴生动物为邻,成为了动物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的存在不仅让游客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些珍稀生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唤起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与行动。

吃树叶也吃水果

提及华南梅花鹿的家园,不得不提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座坐落于浙江西北部的绿色宝库,以其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遐迩。主峰清凉峰海拔高达1787.4米,矗立于天目山脉之巅,被誉为“浙西屋脊”。自保护区成立以来,清凉峰便成为了华南梅花鹿等珍稀物种的避风港。通过实施栖息地修复、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等综合措施,华南梅花鹿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80头增长至如今的300余头。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林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然而,保护之路依旧漫长且艰难。当前,华南梅花鹿的种群数量仍低于最小可生存种群标准(500头),近交衰退风险突出,雌雄比例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遗传多样性。此外,盗猎威胁、栖息地干扰等因素也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初到杭州动物园,这5头华南梅花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个与山林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为了减少它们的应激反应,工作人员提前半个月深入清凉峰保护区,与它们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从远到近逐步投喂食物,让华南梅花鹿逐渐熟悉人类的气息与动作。

在饮食上,动物园更是下足了功夫。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华南梅花鹿的野外生活地,考察其采食习惯与食物种类。结合动物园的实际情况,他们精心制定了饲料单,确保华南梅花鹿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杜英、女贞、桑叶、水蜡等新鲜树叶四季供应不断,特制的颗粒料、窝窝头以及苹果、黄瓜、胡萝卜、西瓜等水果也时有提供。

笼舍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对华南梅花鹿的细致关怀。内室避风躲雨防寒,外场则设有食槽、水槽以及本杰士堆等丰富设施。夏天降温的雾化系统更是为它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园林科与动管科还结合华南梅花鹿的野外生境,研究它们对不同植被的喜好情况,进行环境丰容,让它们在动物园里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成功繁育小鹿

在杭州动物园,华南梅花鹿的健康管理被放在了首位。保育员们制定医疗训练计划,从对人脱敏到听从指令,再到称重训练,最终从耳部抽到血液,测到了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每一步都凝聚着保育员的耐心与爱心。

华南梅花鹿对人的敏感性极强,食物开始也只能远距离饲喂。为了达到手喂的目标,保育员们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让胆子稍大的公梅花鹿慢慢接近目标棒,随之达到定位的目的。接着制定称重相关训练计划,又用了两个来月的时间,终于知晓了它们的体重,为后期动物诊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动物园还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寄生虫防治工作。每年春秋季节,技术人员对华南梅花鹿进行粪便寄生虫普查,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驱虫。同时,做好相关保健工作,根据动物个体、生理营养需要添加适当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胃肠调理药物等。

对于华南梅花鹿而言,成功繁育后代是种群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杭州动物园,这5头梅花鹿均已达到生育年龄。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它们已成功繁育出1只小鹿,为种群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每年秋季是梅花鹿的发情期,母鹿通常在16-18月龄、公鹿通常在18月龄以上达到性成熟。考虑母鹿的身体体重及公鹿的精子质量,在2-3岁开始进行第一次交配繁育成功率高、幼崽体质好。由于鹿集中在9-11月发情,孕期长达230天左右,分娩时间大部分在春末夏初(5月下旬-6月中旬)。这段时间刚好是杭州的梅雨季,环境潮湿闷热,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确定配种后,工作人员会估算大概分娩时间,提前对笼舍进行消毒并保持通风。产后前一周更是要加强观察,24小时监控小幼崽的吃奶、粪便及活动情况。在此期间容易出现消化道疾病等问题,需要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与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