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两度被罚、千起诉讼缠身,马上消费顶着“行业第三”的光环难圆上市梦

自2021年初马上消费金融在重庆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踏上IPO辅导之路,至今已过去四年。四年间,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而马上消费金融的上市进程却充满波折,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让人对其IPO前景充满担忧。

独董缺位,公司治理隐患凸显

今年七月,中金公司官网更新的第十九期马上消费上市辅导进展工作报告,再次将焦点对准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仍少于三分之一。这一问题自今年独立董事邓纲离任后,已连续两期出现在辅导报告中,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马上消费金融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独立、客观地监督公司管理层,为公司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马上消费金融独立董事人数不足,使得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可能缺乏足够的制衡与监督。一旦管理层的决策出现偏差,缺乏独立董事的有效监督与纠正,公司很可能会陷入错误的发展方向,损害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早在今年4月4日,中金公司官网披露的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就显示,在1月14日至4月4日期间,公司独立董事邓纲离任,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人数少于三分之一。当时,马上金融表示后续将推进新任独立董事的选举、聘任工作,确保在正式申报前满足监管机构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的要求。然而,从7月15日中金公司披露的报告来看,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尽管马上金融再次表态将推进相关工作,但一再拖延的解决进度,不禁让人对其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能力产生质疑。

天眼查信息显示,5月9日,马上消费发生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变更,董事邓纲退出,新增王雨为董事。早在2024年12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就发布了王雨马上消费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但王雨的加入似乎并未改变独立董事人数不足的现状,其中的缘由引人深思。是在选举、聘任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阻碍,还是公司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有效的行动?无论原因如何,这一问题持续存在,无疑是马上消费金融IPO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营收下滑,利润增长背后的隐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马上消费金融2024年的业绩表现喜忧参半。重庆百货2024年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马上消费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1.49亿元,同比减少了6.45亿元;营业利润26.44亿元,同比增长了2.6亿元;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了2.99亿元。虽然净利润实现了增长,但其营收下滑的趋势不容忽视。

在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营收是公司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的直接体现。营收下滑可能意味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业务增长乏力。尽管通过成本控制等手段实现了利润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令人怀疑。如果不能有效提升营收,仅仅依靠压缩成本来维持利润,公司的长期发展将面临挑战。

此外,2024年马上消费总资产655.6亿元,较2023年的712.8亿元下滑57.2亿元;负债合计521.36亿元,同比减少了76.71亿元,资产负债率也由2023年的83.9035%下降到79.5234%;净资产收益率由2023年的18.64%下降到18.32%。这些数据表明,公司的资产规模在缩小,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在金融行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是衡量公司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马上消费金融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佳,无疑会影响投资者对其的信心。

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堪忧

今年6月,联合资信评估发布的马上消费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马上消费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5%、2.48%、2.49%。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意味着公司的资产质量在下降,信贷风险在增加。

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公司不仅需要计提更多的信用减值损失,以应对可能的贷款违约,还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如果大量贷款无法按时收回,公司的资金链可能会断裂,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也反映出公司在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在发放贷款时,是否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了充分、准确的评估?在贷后管理方面,是否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采取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措施?这些问题都需要马上消费金融认真反思和解决。否则,随着不良贷款率的进一步上升,公司的财务状况将面临更大的压力,IPO之路也将更加艰难。

股权结构不符新规,合规挑战重重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新规要求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不低于50%,且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10亿元。然而,天眼查显示,马上消费的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1.06%,中关村科金持股29.5%,物美集团持股16.12%。没有任何一家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50%以上,这显然不符合新规的要求。

股权结构不符合监管要求,使得马上消费金融面临合规风险。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调整股权结构,满足监管要求,公司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将对公司的声誉和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调整股权结构并非易事,涉及到各方股东的利益博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商和谈判。在IPO的关键时期,处理股权结构调整问题,无疑会分散公司的精力,增加上市的不确定性。

自身风险信息众多,负面影响不断

天眼查显示,马上消费共有自身风险信息4959条。其中,当前裁判文书1908条,涉诉关系5508条,开庭公告2510条,立案信息1557条。如此庞大的风险信息数量,反映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法律纠纷和风险。这些法律纠纷不仅会耗费公司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害,影响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公司还有两条行政处罚记录。2023年3月,马上消费因贷前审查不审慎,以及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罚款100万元;2017年3月,马上消费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和第四十一条规定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罚款39万元。行政处罚不仅是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惩戒,也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问题的信号,这对公司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来看,马上消费金融在IPO辅导过程中面临着独董缺位、营收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股权结构不符新规以及自身风险信息众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其IPO之路上。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马上消费金融的IPO前景将十分黯淡,甚至可能面临上市失败的风险。对于投资者和市场而言,也需要保持谨慎态度,密切关注其后续发展动态。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71
用户12xxx71 3
2025-08-18 14:31
如果这逼东西都能上市,我移民日本。太特么的欺负人了
小纯情
小纯情 2
2025-08-18 10:44
这种公司真是害人不浅
三爷
三爷 2
2025-08-18 13:35
世界上最缺德的公司,就是百度与平安[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