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诸葛瑾的家族因诸葛恪政治斗争失败而全部伏诛,显赫一时,子孙皆不得善终。 诸葛融,

诸葛瑾的家族因诸葛恪政治斗争失败而全部伏诛,显赫一时,子孙皆不得善终。 诸葛融,诸葛瑾次子,因瑾死时融之兄恪已封侯,故由诸葛融继承诸葛瑾袭爵。诸葛恪伏诛后,诸葛融自杀,融之三子皆伏诛。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思敏捷,孙峻与孙亮设谋诛杀诸葛恪。 诸葛恪也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绰,拜骑都尉,建业城的血还没干透呢,诸葛家的厄运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了。诸葛恪一倒台,他那在武昌替哥哥镇守后方的亲弟弟诸葛融,立刻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消息传到武昌,诸葛融知道完了,孙峻那帮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姓诸葛的。与其等着被五花大绑押回建业受尽屈辱再砍头,不如自己了断。一杯毒酒,或者一根白绫,这位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将军,就这样追随父兄而去。他倒是解脱了,可他那三个无辜的儿子呢?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跟着父亲和伯父的脚步,一起踏上了黄泉路。诸葛瑾这一支,算是彻底绝了后。 再说回那位掀起滔天巨浪的主角,诸葛恪。他确实聪明,从小就是神童,“元逊”的字不是白叫的,嘴巴快,脑子转得更快,孙权喜欢得不得了,一路提拔,最后成了托孤大臣,权倾朝野。可问题就出在这儿,聪明劲儿用过了头,就成了刚愎自用。打赢了东兴之战,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谁的话都听不进,一门心思要北伐,结果新城惨败,死了多少人!回来还不知收敛,搞得天怒人怨。孙峻和皇帝孙亮?他们怕啊,怕诸葛恪这头失控的猛虎哪天掉过头来把自己撕了。什么鸿门宴,什么摔杯为号,老掉牙的戏码,偏偏诸葛恪就栽在这上面。再敏捷的才思,也挡不住背后捅来的刀子。他死了,死得窝囊。 诸葛恪自己三个儿子,自然也跑不掉。老大诸葛绰,本来前途无量,拜了骑都尉,结果呢?因为他爹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诸葛绰参与过,孙峻他们硬是把这个扯出来,安了个罪名,直接处死。老二诸葛竦和老三诸葛建,倒是机灵点,听到老爹被杀的风声,赶紧带着老娘想跑路。能往哪儿跑?天罗地网早就布下了。跑到白都就被追上,乱刀砍死。一家子,从权倾天下的父亲,到尚未成年的儿子,就这么灰飞烟灭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而且这一摔,粉身碎骨,连个渣都不剩。 回头看看诸葛瑾这一家子,真叫人唏嘘。老爹诸葛瑾,在东吴混了一辈子,以“驴脸”(形容他性格宽厚,脸长而温和)著称,懂得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才保全了富贵和名声。怎么到了下一代,就完全失控了?诸葛恪的悲剧,表面看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孙峻的阴狠,但根子上,是他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权力这东西,像烈酒,喝多了就上头,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了。他忘了老爹的谨慎,忘了叔父诸葛亮在蜀汉的如履薄冰,膨胀的野心和自负最终点燃了毁灭整个家族的导火索。 我们不得不问:诸葛恪的“才思敏捷”,到底是家族的福音,还是催命符?他少时的“知名”,为他铺就了青云路,但也把他架上了无法回头的高台。他处理政事、指挥军队或许有闪光点,但在洞察人心、经营政治同盟、尤其是懂得急流勇退这些保命的本事上,简直是个不及格的差生。他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进取和压服上,却唯独忘了“守成”和“自保”才是乱世中延续家族的关键。 他以为自己是孙权的继承者,是东吴的擎天柱,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下一个需要被清除的权臣。他的失败,不是败给敌人,是败给了自己那颗被权力彻底腐蚀的心。诸葛瑾一生谨小慎微攒下的家底和名声,被长子诸葛恪一场轰轰烈烈的“作死”,彻底烧成了灰烬,还连累得亲兄弟、亲侄子们一个不剩。这哪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分明是一场由最高掌权者亲手导演,因自身致命缺陷而加速引爆的家族大灭绝。 #诸葛英魂# #鳶诸葛瑾# #诸葛家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