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沙市区中山街道精准对接辖区老人需求

“家里的大米和食用油都快用完了,正发愁,社区小王就把大米和食用油送到了家,还帮忙把米倒进米缸。每次你们来,我这心里就亮堂得很!”近日,沙市区中山街道黄家塘社区独居老人陈德琴握着社区干部的手,笑意盈盈。这是该街道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做优养老服务、打造银龄“幸福圈”的生动场景。

“实准清”织密服务网,精准对接需求。摸清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底数是关键。连日来,黄家塘社区干部逐户上门,收集差异化需求:70多岁的陈家俊大爷最关心慢性病管理,希望家庭医生能多上门量血压;李开云老人盼着社区能组织书画班和短途游,丰富精神生活;高龄独居的刘生英奶奶,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帮忙代购粮油……社区迅速梳理“需求清单”,建立养老服务“一人一档”。很快,“骄阳”志愿服务队结对帮扶,卫生服务站开通送药绿色通道,老年活动中心分设兴趣小组,精准回应老人需求。

“红黄蓝”精准守安康,提供差异化服务。中山街道在黄家塘社区试点“三色”分类服务,按老人年龄、身体状况等划分为红、黄、蓝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红色”等级的陈奶奶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定期上门;“黄色”等级的独居残疾老人郭大爷,志愿者发现其残疾证已到期,协助老人更换;对于“蓝色”等级老人,社区定期上门开展政策宣传、节日慰问,邀请参加非遗茶艺插花等活动。

“新亲暖”点亮夕阳红,升级服务阵地。针对文化坊社区活动场地少、活动室单一问题,中山街道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遵循“问需求、请监督、听评价”原则,将居民建议融入其中。改造后,阵地集多种服务于一体:“声乐大课堂”定期开课,“幸福医馆”免费检测血压血糖。

从日常照护到精神慰藉,从健康守护到价值实现,中山街道将持续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成效,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