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千里之外为你点亮生命之灯——酒泉市第七例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成功

“叔叔,妈妈对我说,因为你的爱心,我以后可以和其他小孩一样长高高、跑快快,每天去学校了……”8月19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捐献的谢飞,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信。

今年7月的一天,甘肃省酒泉监狱二级警长谢飞接到酒泉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称他在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留样经比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高度匹配,询问他是否愿意捐赠。

“当我得知对方是一个和我儿子一样大的8岁的小女孩时,心情很复杂,心疼孩子这么小就要遭受病痛折磨,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捐献造血干细胞。”谢飞说。

7月22日,经过造血干细胞高分辨率的比对和匹配,谢飞成为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唯一提供者。

“资料显示,和小女孩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一共有3人,另外两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因为种种原因终止了捐献。这样,谢警官成了小女孩活下去的希望。”酒泉市红十字会三级主任科员付小春说。

回到家,谢飞向父母和妻子说明了想法。得知受捐者的情况后,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妻子改变了想法。

“我爱人心很软,尤其是做母亲后,她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健康平安。得知对方是个女孩儿,因为生病8岁了体重还不到30斤时,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谢飞说。

有了父母、妻子及单位的支持,谢飞开始严格控制作息和饮食。除日常工作外,他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为捐赠优质造血干细胞做好准备。

8月16日,谢飞前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体检及动员针剂注射。

8月19日上午8时,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分离机开始运作。当鲜红的血液历经科技分离,257毫升代表着新生的造血干细胞慢慢被提取……

捐献完毕,谢飞提笔在信纸上写起了回信:“亲爱的小朋友,当你收到这封信时,和它一起抵达的还有这袋带着温度的造血干细胞,它是相隔千里的两个陌生家庭的温情拥抱,是我们跨越山海也要为你点亮的生命之灯……”

时间回到2023年6月14日国际献血日,忙碌工作中的谢飞看到单位发布的爱心献血倡议书,报了名。在献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时,他笑着说:“好啊,说不定有一天,我真的能挽救一个生命。”

或许,在谢飞的8毫升血样进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刻,属于生命的奇迹就已悄然开启。

酒泉融媒记者:王明玲王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