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荒唐!上海,男子与女友相识一个月,女友称自己怀了双胞胎,并以此为由向男子索要彩礼

荒唐!上海,男子与女友相识一个月,女友称自己怀了双胞胎,并以此为由向男子索要彩礼等30多万。快到了预产期,女友又称患有子宫肌瘤不能生产。可没过几个月,女友又说自己怀了双胞胎,再次跟男子要了50多万元。男子的父母起了疑心,来到医院查看病历,这才发现“儿媳”的伎俩,一怒之下报警。法院这样判! 2025年6月20日,法槌落下,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这场卷走王家超八十万元的骗局,终于迎来了终局。这背后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骗术,而是一场针对家庭最深切期盼的精准围猎,用一整套虚构的现实,将一个家庭的希望彻底掏空。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一家小吃店,后厨王先生性格内向,早已过了婚嫁年龄,父母为此愁白了头。同事李某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了进来。她外向主动,迅速与王先生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让王家上下都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盼来了好日子。 恋爱仅一个月,李某就宣布自己怀上了双胞胎。这个消息让王家欣喜若狂,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更加深信不疑。从此,李某开始以安胎、产检、营养费等各种名目要钱。为了让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她从网上找来模板,伪造了全套的医院病历、彩超报告和医生建议。 更具迷惑性的一步,是她注册了一个新微信号,头像用山水风景,语音里带着刻意的咳嗽,冒充自己的父亲与王家父母沟通。这位虚拟的“父亲”稳重体贴,时常关心女儿身体,叮嘱亲家不要委屈了孩子,彻底打消了王家父母心中仅存的一丝疑虑。 第一次诈骗持续了数月,骗取三十多万元后,在临近预产期时,李某抛出了“查出子宫肌瘤,孩子保不住”的噩耗。这个精心设计的结局,既让她顺利脱身,又博取了王家的同情。几个月后,2024年8月,李某故技重施,再次声称怀上了双胞胎。 这一次王家父母的疑心重了许多,但前期投入的巨额金钱和情感,让他们陷入了两难。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继续,则可能越陷越深。最终,“万一是真的呢”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他们选择继续转账,希望用钱能留住这渺茫的希望。 第二次诈骗变本加厉,李某以彩礼、月嫂费、住院费等名义,在短短几个月内又索取了五十多万元。金钱的无底洞和李某始终回避见面产检的行为,终于让王先生的父亲下定了决心。2024年10月,他拿着那叠厚厚的“病历”,走进了对应的医院查询。 查询结果如晴天霹雳,医院系统里根本没有李某的任何怀孕记录。一切都是假的。王家随即报警,李某到案后,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她承认所有材料均为伪造,包括那个从未存在过的“父亲”,也只是她一人分饰的角色。 这起案件并非孤例。2022年,上海的杨某某为逼婚外情人离婚,同样伪造B超单谎称怀孕,并索要“堕胎费”,最终因诈骗罪被判三年。这类骗局利用的,正是人们在情感关系中,尤其是在面对婚姻和生育等重大期望时,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心理防线。 法律最终给出了公正的裁决。李某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第266条的诈骗罪,也违背了《民法典》中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但法律的惩戒,却难以弥补王家遭受的情感创伤和经济损失。这件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在亲密关系里,信任固然可贵,但涉及大额金钱和重大医疗决策时,必要的共同验证不是猜忌,而是对双方负责。陪同去一次医院,亲眼看一次检查结果,这些简单的举动,或许就能戳破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一份真正健康和值得托付的感情,永远不会害怕拿到阳光下检验。 信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