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彻底解释不清了!”浙江杭州,男子和父亲上山砍竹子,结果竹子砍了一大堆男子却犯了

“彻底解释不清了!”浙江杭州,男子和父亲上山砍竹子,结果竹子砍了一大堆男子却犯了愁,这么多竹子扛到山下岂不是得累死,不料父亲经验丰富,把竹子捆绑在一起,顺势一推竹子就滑到了山脚下,省时又省力!男子直接愣在原地。网友:“这竹子是吃了德芙吗,为何如此丝滑”?   事情得从周先生和他父亲说起,父子俩在杭州周边的山上接了砍竹子的活,连着忙了两天,砍刀挥得胳膊酸,总算攒下了七十多根竹子。   这些竹子粗的有碗口宽,细的也比胳膊粗,堆在半山腰,像一小片青绿色的“小山”。可周先生看着这堆“战果”,眉头却皱成了疙瘩。   从山上到山脚,虽说不算太远,但坡陡路窄,别说扛这么多,就是单根往上挪,都得手脚并用,他蹲在地上揉着腰,跟父亲念叨:“爸,这得扛到啥时候?我这胳膊怕是撑不住。”   父亲没接话,只是蹲下来瞅了瞅竹子,又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坡,这坡不算太陡,但应该也可以,只见他起身找了根粗麻绳,先把竹子一根根理齐。   梢头朝下坡方向,根须往上游拢,像扎花束似的,用绳子在中间捆了三道,每道都拽得结结实实,绳结打得又快又稳。周先生在旁边看着,还没明白过来:“捆这么紧干啥?难不成要俩人抬?”   父亲拍了拍手上的灰,往旁边挪了挪,指着捆好的竹捆说:“你看着。”他双手往竹捆梢头轻轻一推,就见那捆竹子像被按了启动键,“嗖”地一下就顺着坡往下滑。   开始还慢,带着点“咯吱”声,滑了两米多,速度渐渐快起来,竹节蹭着草皮“沙沙”响,卷着几片黄叶子,像条长蛇似的往下窜。   周先生眼睛都看直了,下意识往前追了两步,就见竹捆快到山脚时还轻轻“颠”了一下,稳稳停在平地上,一根都没散。   “当时我就愣在那儿了,”后来周先生接受采访时还笑着说,“砍的时候没觉得,真要弄下山才犯愁,没想到我爸这招这么灵。   竹子本身光溜,捆成一捆重心稳,借着坡的劲儿,自己就滑下去了,省了不止一半的力。”他还补充,父亲干这活几十年了,哪块坡适合滑,绳子怎么捆才不散,都是摸透了的门道。   视频传到网上,评论区立马热闹起来:   有网友打趣:“这竹子怕不是偷偷抹了润滑油?滑得比我家猫跑起来还顺!”   还有人感慨:“老一辈的智慧真不是盖的,没学过力学,却把‘借势’玩得明明白白。你看那捆竹子,不偏不倚顺着道儿滑,这得是多少回实践练出来的准头?”   其实细想,这事儿看着简单,里头全是门道。父亲能想到这招,一来是摸透了竹子的性子——表皮光滑、形状顺直,天生就“爱溜”,二来是瞅准了山坡的脾气,知道什么样的坡度能借上力,又不至于让竹捆散架。   说白了,就是把身边的东西摸透了、用活了,生活里的难题往往就是这样,看着难如登天,可只要肯琢磨身边的条件,像这样“顺势而为”,说不定就能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巧办法。   老一辈常说“干活得动脑子”,这话真没假,那些藏在日复一日劳作里的经验,从来都是最实在的智慧。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