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好评成都作品展播丨科技赋能,成都世运会的“隐形赛场”

□作者蓉平

成都世运会这双“隐形翅膀”,以科技连接你我,值得被珍视,也值得被珍藏。

如果成都世运会还有一双“隐形翅膀”,值得被世界看见,那就是科技。

8月15日,当来自全球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在北京开始角逐于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就在成都,持续上演多日的人机交互的“科技交响乐”,已在所有参赛参赛运动员中悄然留下口碑:这是一届科技含量超标的世运会。

而这双“隐形翅膀”,一翼是助赛的科技保障之翼,一翼是助人的科技生活之翼,前者分布于世运会各大比赛场馆,后者集中于世运村,均由“成都造”机器人、机器狗组成的“科技天团”去交互。它们,也似两个“隐形赛场”,放射着不尽的科技之光。

助赛:科技保障之翼

助力赛事,此翼,是科技为赛事赋能,一旦被人发现,便会共鸣于科技之光的“美美与共”。

共美水质,如泳池清洁机器人,在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像“水下清洁工”一样,眼里容不下一粒可能干扰皮艇球项目比赛的微尘,于细微处,用科技问效为始终如一的一池碧水。共美追光,是驻空照明机器人,如移动的“人工月亮”,在夜晚或户外的赛场,投下2.5个足球场大小的无暇之光,共美于运动员的笑脸。

▲8月16日,成都世运会皮艇球项目决赛在成都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

要说科技竞技,管道检测机器人不能忽视,它的技艺,是在新都赛区三个场馆,疏通“赛时城市血管”,确保赛事“只留掌声,不留积水”。而常驻高新体育中心场馆的安防型机器狗,是以全天候巡检,预警电气火灾。

脚踩风火轮的机器人“小吒”,爱变装熊猫的机器人“镋钯”,皆是自带光芒,一个因善于人性化领舞被运动员宠为“萌主”,一个因可爱的啦啦队集体舞表演,活成“别人家的斜杠青年”。

这样去看,它们都有了“人味”。其实,于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而言,它们不是取代人类的“替代者”,而是拓展更多可能的“同行者”。以科技展示“舞技”,是与运动精神交融。说它们是拼科技,本质上还是拼“人性化”,即便这是人为操作的“人性化”,也会给运动员和观众一种意外。

这多出的意外,正如凯文·凯利所洞见:“技术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它扩展了人类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完成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

于世运会赛事而言,体育竞技时,在如此科技感爆棚的赛场,运动的激烈、拼搏的兴奋也会多出一份科技+成就感。

助人:科技生活之翼

助人生活,此翼,是科技为生活赋能,更具体为服务于人。某种程度上,科技之光的真正璀璨,就在于与人的生活交融时还能温暖人心。

在世运村,不论是机器人还是机器狗,因其科技可感可触,参赛运动员由科技加持的“世运生活”,或者说他们的“科技生活”,便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暖意,这暖意于此又是由春风加持。换句话说,科技便是运动员生活中的春风。

▲世运村

如美甲机器人,仅5秒就能喷绘出世运会会徽与大熊猫纹样,女运动员们争相体验、晒图的画面,就不再不可思议,这正是科技带来的暖意,人机交互和谐共生的图景。同样,当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天晓”,伸出它的机械臂,与一位男运动员完成握手,信任和友好也在掌心生成。

当机器狗“灵瞳L3”,用机械舞点燃运动员们的激情,科技、运动与生活开始重叠,凝聚为人机共舞;当机器狗“GoGo”,化身为烟火成都的夜游向导,牵引运动员步入非遗市集,科技、文化与生活又开始重叠,交融为人机携手,它们,在世运村便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超越工具属性有了情感属性的文化使者。

这一幕幕,刷新的是科技生活范式,丰富的是生命体验轨迹。尤其是科技,在此与运动精神、城市文化、日常生活无缝交融,世运村也因此成为世界观察成都的一扇窗口:人制造的机器人、机器狗等科技产品,必将反哺于人的生活,并由人以科技之光照亮来路与归途。

成都世运会这双“隐形翅膀”,以科技连接你我,值得被珍视,也值得被珍藏。即便赛事即将落幕,但这双翅膀承载的美好记忆永远也挥之不去。

该作品系第二届“好评成都”展播作品,仅用于作品展示,不代表红星新闻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