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英伟达,承认了!   路透社曝出英伟达高层内部已经敲定了为中国市场重新定制AI芯

英伟达,承认了!   路透社曝出英伟达高层内部已经敲定了为中国市场重新定制AI芯片的计划,型号暂定为B30A。   要知道,中美在AI芯片领域的博弈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这次英伟达主动调整策略,背后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话说回来,这些年美国对中国AI芯片的限制一直没停过。拜登政府那时候搞“小院高墙”,直接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100、H100这些高端GPU,理由是怕咱们把这些芯片用于军事或者AI大模型训练。   可这么一搞,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生意直接腰斩,2024年光因为H20芯片被禁就损失了几十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中国本土芯片企业趁机崛起,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580这些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在国内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去年字节跳动甚至被传向寒武纪下单4万颗芯片,虽说后来澄清了,但这事儿还是让英伟达感受到了压力。   特朗普上台后,政策风向有点变。美国政府开始琢磨着在技术封锁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平衡,毕竟英伟达、AMD这些美国企业每年在中国能赚几百亿美元。   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废除了拜登时期的“人工智能扩散框架”,还跟英伟达、AMD达成协议,允许它们继续向中国出口定制芯片,但得把销售额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这种“以利换市场”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既想卡住中国技术发展的脖子,又不想让美国企业丢了饭碗。   英伟达这次推出B30A,其实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之前为了应对美国禁令,他们已经两次“自降”芯片性能,先是推出A800、H800,后来又搞出H20。   可H20的性能缩水太明显,内存带宽和互连带宽只有H100的一半,很多中国客户用了之后觉得不够用,转头就去买华为昇腾或者寒武纪的芯片。   更尴尬的是,美国政府今年4月又盯上了H20,要求出口必须申请许可证,这让英伟达第二季度直接损失了80亿美元收入。   这次B30A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在性能和合规之间找平衡点。   根据路透社的消息,B30A基于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采用单芯片设计,支持高带宽内存和NVLink技术,整体性能预计能达到英伟达旗舰产品B300的一半。   这意味着B30A在算力、能效比上会比H20有显著提升,至少能满足中国市场大部分AI推理和小规模训练的需求。   而且B30A可能会针对中国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场景进行优化,比如降低功耗、提高稳定性,毕竟中国客户对性价比和实用性的要求很高。   不过,B30A能不能顺利上市还得看美国政府的脸色。虽然特朗普政府现在放宽了部分限制,但美国国会里还是有不少人反对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   今年7月,美国政府还专门发了指导意见,警告美国AI芯片被用于训练中国AI模型的风险,甚至点名禁止使用华为昇腾芯片。   这说明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策略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封锁,转向了从供应链到市场规则的全面压制。英伟达就算推出B30A,也得时刻盯着美国政府的政策变化,说不定哪天又会冒出新的限制措施。   对中国来说,B30A的出现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在于,短期内能缓解高端AI芯片短缺的问题,毕竟国产芯片在性能和生态上还跟英伟达有差距。   比如阿里千问3、百度文心一言这些大模型,虽然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训练和推理还是得依赖大量高性能GPU。B30A如果能及时供货,能让中国的AI企业在研发上少受点掣肘。   但挑战也不小,美国通过这种“定制芯片”的方式,实际上是在维持对中国AI产业的部分控制,而且15%的收入分成协议,相当于中国企业每买一块B30A芯片,就得给美国政府“进贡”一笔钱。   从长远来看,中国要真正实现AI算力自主可控,还得靠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华为昇腾系列已经实现了从芯片到服务器再到云服务的全栈布局,寒武纪、海光信息这些企业也在加速迭代产品。   今年6月,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启动了千亿级重组,目标就是整合资源,提升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AI应用场景上有天然优势,像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这些领域的需求,能反过来推动本土芯片企业的技术进步。   这次B30A的消息,其实折射出中美在AI领域的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美国想通过“技术+市场”的双重手段维持主导地位,中国则在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   未来几年,这种博弈可能会更激烈,但有一点很清楚:谁能更快地把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谁能更有效地整合产业链资源,谁就能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占据主动。   英伟达的B30A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中国AI产业的未来,终究还是得靠自己的芯片、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生态。

评论列表

零度
零度 2
2025-08-23 08:56
算了吧,到底是芯片还是炸弹谁能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