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8月22日电(雷琦竣)8月22日,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会议介绍了近年来广西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打造优质科普内容、夯实基层基础等系列举措,全方位保障科技教育质量,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效。
在宣传引导方面,广西统筹网上网下资源,围绕科教兴桂、“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其中“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示范活动,今年“八桂书香周”期间推出的科普新书发布、人工智能体验等活动,有效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在内容建设方面,广西紧扣科学前沿与读者需求,策划推出“自然广西”“考古广西”等系列优质科普丛书。《第一次发现·神奇手电筒·探秘地球》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遇见白头叶猴》(英文版)成为文化出海重要载体,《农村新技术》更于今年9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构建起具有广西特色的科普出版体系。
针对乡村科普供给不足的痛点,广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自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7.07亿元,建成农家书屋15000余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和易地扶贫安置点,并按15%比例专项配置科普图书;2012年起投入2.24亿元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科技活动,连续12年举办“科技体验日”活动,惠及3600余名乡村青少年。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在广西日报开设科普专版、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组织科技志愿者下乡等活动,持续完善科普服务体系,推动科普工作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