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一位火化工说:“我有一天一个人就烧了61个遗体,觉得生命真的好狼狈。活着的时候要

一位火化工说:“我有一天一个人就烧了61个遗体,觉得生命真的好狼狈。活着的时候要面子,要尊严,要快乐,到了火葬场才发现,一个人死了,跟猪狗牛羊一个样。如果你看见了遗体焚烧的那个过程,你会觉得一个人真的很无力。” “活着的时候争面子抢尊严,到了这里才发现,人烧起来和牲口没什么两样。”火化工老张掐灭手里的烟,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他从早上五点开始操作焚化炉,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老张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确认身份、整理仪容、推送入炉、调整温度、收集骨灰,61具遗体在他的操作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有时候老张的右手总是不自觉地微微颤抖,那是长期操作焚化炉留下的职业印记。但他整理逝者衣领时的动作却异常轻柔,仿佛怕惊扰了谁的清梦。“西装革履和破衣烂衫,进炉子三分钟后就分不清谁是谁了。”他说这话时,炉膛里的火焰正映在他黝黑的脸上跳动。 这些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独特的认知,他认为现代人最大的误区就是把身份、财富这些外在标签错当成生命的本质。实际上当一个人停止呼吸后,留下的只是有燃烧碳化的过程。 而且有个细节让我沉思良久:老张说绝大多数遗体在火化时都是蜷缩状的,就像婴儿在母体中的姿势。“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这句话突然有了具象的呈现。我们穷尽一生争夺的一切,最终都带不进那只小小的骨灰盒。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认知并没有让老张变得消极,相反,他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老张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朝霞夕阳、路边野花、妻子笑着包饺子的照片。他说:“见过太多人都是相同的终点,反而更明白要珍惜人生道路上不同的风景。” 或许生命的尊严不在于如何死亡,而在于如何活着;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给予什么;不在于外表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充实。 当每次看到有家属小心翼翼地捧着骨灰盒离去,都会希望他们能够明白:最好的怀念不是哭泣,而是好好地生活;不是沉溺悲伤,而是珍惜眼前人。 火焰继续跳动,如同生命永不停息的轮回,在这跳动的火光中,或许映射出的并不是终结,而是循环;不是虚无,而是本质。或许当一个人能平视死亡时,他才能真正地仰望生命。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