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进宁波诺丁汉,四年50万的账单就算正式开跑了。 这笔钱,砸下去连个响儿都没有。 很多人盯着它“不出国的留学”这块金字招牌,觉得是给孩子镀了层金。但有意思的是,这块招牌的背面,刻着两个字:筛选。高考英语没个120分,你连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啥都听不明白,更别提跟一群外国教授用全英文磕几千字的论文了。想躺平?下学期的重修费先了解一下。 说白了,这不是花钱买轻松,这是花钱买罪受,买一张高强度的学术“极限挑战”入场券。 结果呢?官方数据摆在那儿,去年将近九成的毕业生直接出国深造,三分之一的人直接被牛津、剑桥这种级别的神校提走。这升学率,别说普通一本了,就是很多985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对于目标明确就是要冲世界名校的家庭来说,宁诺简直就是个开了VIP通道的超级跳板。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什么?如果你压根没想出国,就想在国内考个研、考个公,那这四年就可能砸了个寂寞。在某些体制内单位眼里,你这个“混血”身份,认知度还真不一定比得过根正苗红的985。更讽刺的是,你花了别人四五倍的学费,最后可能还得跟别人在同一条赛道上重新拼刺刀。 这下好了,问题来了:这每年10万块,到底是通往精英之路的燃料,还是烧掉全家中产梦的昂贵烟花? 它就像一架F1赛车,性能顶级,专门为国际赛道设计。可如果你只是想开着它去菜市场买菜,那不仅憋屈,还特别费油。 所以,别再问值不值了。你得先看看自家车库,再问问孩子,究竟想去跑哪条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