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康熙四十八年,大学士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互骂,康熙大怒冲下大殿,把马齐给打了一顿。

康熙四十八年,大学士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互骂,康熙大怒冲下大殿,把马齐给打了一顿。康熙、马齐都已五十多岁,为何要闹这么一出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的一个清晨,乾清宫内的金砖地面还泛着昨夜擦拭的水光。 康熙皇帝坐在蟠龙宝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白玉镶嵌。 当他的目光掠过武英殿大学士马齐时,突然凝滞了。殿内弥漫的檀香似乎也变得凝重起来。 皇帝的声音忽然打破沉寂,从最初的克制逐渐变得激昂。 他提起马齐祖上在明末清初的旧事,语气如冰刃般锋利。 马齐最初还垂首恭听,花白的辫子微微颤动。 但当康熙指责其家族"三姓家奴"时,这位老臣的脊背突然挺直了。 他抬起头的瞬间,眼中闪过少年时那般倔强的光芒。 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皇帝突然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丹陛。 马齐几乎同时迈步上前,两位花甲老人在御案前相遇。 康熙抓住马齐的朝服衣襟,马齐则扶住皇帝的臂膀——看似搀扶,实则角力。 官员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两人在御前推搡,朝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最后马齐猛地撤步,朝冠上的孔雀翎剧烈摇晃,他头也不回地踏出殿门,留下满朝文武和喘息未定的皇帝。 这场冲突的根源要追溯到太子废立之事。 康熙本想借大臣之口复立胤礽,特意在前日召马齐至养心殿,将一块蟠龙玉佩赐予他,暗示之意再明白不过。 谁知次日朝会,以马齐为首的大臣们竟联名保举八阿哥。 更让康熙震怒的是,马齐在奏对时,腰间还佩着那块御赐的玉佩。 马齐与康熙的渊源可追溯到顺治年间。 两人幼时同在御书房读书,马齐曾为当时还是三阿哥的康熙挡过一记误射的箭矢,左臂至今留有疤痕。 康熙亲政后,马齐成为最早一批心腹大臣,掌管户部时曾连续三个月睡在衙署,整理前朝留下的混乱账目。 这些往事都让今日的冲突显得格外令人唏嘘。 虽然马齐被革职圈禁,但康熙每日批阅奏折时,仍会习惯性地瞥向马齐往常站立的位置。 两年后的一道谕旨让马齐官复原职,重入尚书房那日,康熙特意命人备了他最爱的大红袍茶。 两人对坐品茗时,康熙忽然笑道: "朕还记得你小时候偷藏点心被太傅发现的模样。" 马齐捻须回应: "皇上那时还帮臣打掩护呢。" 雍正即位后,这位以严苛著称的皇帝却对马齐格外宽容。 不仅因为需要借助这位三朝元老稳定朝局,更因马齐的弟弟李荣保之女被指婚给宝亲王弘历。 在养心殿的一次密谈中,雍正将马齐呈递的奏折轻轻推回,意味深长地说: "富察氏与爱新觉罗氏的缘分,看来还要延续下去。" 晚年的马齐时常在自家花园的亭台中追忆往事。 他会指着左臂的伤疤对孙辈们说: "这是为少年天子挡箭留下的印记。" 但从不提及朝堂上的那场冲突。 只有每当宫中送来御赐的武夷岩茶时,他的眼神才会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马齐最终以八十三岁高龄寿终正寝,临终前还收到乾隆帝亲赐的东北野山参。 他的家族后来成为乾隆朝最显赫的外戚,侄子傅恒、侄孙福康安都位极人臣。 这段君臣恩怨的圆满结局,成为清代政治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特例。 值得一提的是,马齐的曾孙女后来成为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这使得富察氏与爱新觉罗氏的姻亲关系更加紧密。 马齐生前精心整理的《满洲源流考》手稿,也被乾隆帝令人编入四库全书,成为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献。这些后续的发展,都为这段君臣故事增添了更多历史深度。 主要信源:(国家人文历史——韦小宝都不敢这么吹牛: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大打出手,第二天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