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熊猫]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

[熊猫]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但是我想说,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轰-6N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机身下面那个半埋式的挂架,这个设计看着简单,却让它能挂载又大又重的导弹,特别是咱们新一代的空射远程导弹。   这些导弹的射程非常远,动不动就是几千公里开外,当轰-6N带上这些“长胳膊”,一种全新的打法就出现了。   确实,轰-6N可能没法像隐身轰炸机那样,悄悄地飞到别人家最核心的地方去扔炸弹,但它也根本用不着这么干。   它能通过空中加油,在天上待很长时间,在我们自己或者相对安全的国际空域转悠就行,一旦需要动手,它就在对方的防空圈外面,不慌不忙地把远程导弹发射出去。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导弹自己了,靠着超远的射程和突防的本事,去完成最后那关键一击。   这种玩法就叫“防区外打击”,轰炸机本身的角色变了,从一个冲锋陷阵的“突击队员”,变成了一个能到处移动的“导弹发射车”。   轰炸机是咱们的宝贝疙瘩,不能轻易拿去冒险。让它在安全的地方完成任务,对手的防空系统就得去头疼怎么拦截那些从四面八方飞过来的导弹,数量又多,防不胜防,轰炸机安全了,战斗力才能持续。   要从零开始搞一款顶级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那得花多少钱、投入多少技术?平时养着护着也是一笔巨款,而咱们在轰-6这个成熟可靠的平台上升级改造,再集中力量把配套的导弹做得顶呱呱,这条路性价比就高太多了。   花更少的钱,办同样的大事,照样能威慑到上万公里外的目标,这笔账,咱们算得很精明。   这就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当外面都说咱们的芯片制造工艺有差距的时候,我们有些企业没死磕一条路,而是换了个思路,通过优化整个系统结构和软件算法,在人工智能计算这些领域,硬是跑出了比用更先进芯片的对手还要好的效果。   这背后的想法,跟轰-6N和远程导弹的组合简直一模一样,核心就是不被别人的路子框住,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技术,找一条最实在、最高效的解决办法。   轰-6N的出现正是把咱们“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里空基这块短板给补上了。   陆地上,咱们有使命必达的“东风快递”;海里,有潜航深蓝的战略核潜艇;过去,空中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确实弱一些,现在,轰-6N带着远程导弹来了,这块板子就补齐了。   这意味着咱们的战略力量反应更快、更灵活,打击方式更难预测,整个国家的安全基石也就更稳固了。   所以说,大家真没必要因为传说中的“新轰”没来而失落,更不能小看了轰-6N的分量,它的亮相不是一个简单的过渡产品,而是一种成熟又自信的战略选择。   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军工的发展,既有敢于挑战顶尖技术的雄心,也有立足现实、发挥自身优势的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让咱们在复杂的世界格局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克敌制胜的办法,而轰-6N,就是这条道路上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坚实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