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5日报道,男子在高铁上睡着了,突然响起一则紧急广播,当听到广播内容后,瞬间肃然起敬!列车员激动的说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两位特殊的乘客致以最高的敬意。他们是昨天在天安门观礼93阅兵的抗战老兵宋其祥和刘吉祥。80多年前,他们从湖北参军抗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让我们为老战士鼓掌。 (信息来源:上观——百岁抗战老兵观礼后返程,高铁列车广播向他们致敬,全车人热烈鼓掌!) 9 月 4 日,从北京驶向武汉的高铁平稳穿梭在华北平原,车厢里的乘客们或低头翻阅书页,或轻声交流家常,车厢里弥漫着平和的气息。 突然,一道清亮而庄重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瞬间将整节车厢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这声音裹着沉甸甸的敬意,向两位特殊的乘客缓缓表达真挚的情感。 “向湖北抗战老兵宋其祥、刘吉祥致敬!让我们一起为两位老战士鼓掌!” 话音未落,零星的掌声先在车厢角落响起,紧接着如潮水般蔓延,很快汇聚成雷鸣般的轰鸣;有人甚至站起身,深深鞠下一躬。这掌声里没有半分虚浮,全是实打实的敬意,是后辈对前辈用生命换来和平的由衷感恩。 列车工作人员捧着红色礼盒,脚步轻缓地走到两位老人面前,递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定制的纪念车票。车次栏印着 “G80”,恰好呼应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节点;起点与终点栏里没有具体地名,只印着 “从胜利走向复兴” 六个字。 寥寥数字,却像一条看不见的线,一头牵着老人们浴血奋战的过去,一头连着国家日益强盛的现在,浓缩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漫长征程,也藏着对两位老兵毕生奉献的深深感谢。 今年 100 岁的宋其祥,出生于湖北宜都,1942 年,年仅17 岁的他看着日军铁蹄在华中大地肆虐,毅然穿上军装,坚守在抗日前线。 1943 年 11 月,常德会战打响,这场被誉为 “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的战役,惨烈到极致。宋其祥所在的部队奉命死守阵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四天四夜里,枪炮声、喊杀声从未停歇,他们一次次将日军的进攻顽强击,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没有人想要退缩。 如今再忆起那段岁月,宋其祥的声音依旧坚定,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面对强敌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刘吉祥老人今年已有 101 岁,来自于湖北秭归。1939 年,20 岁的他看着家乡附近的村庄被轰炸,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保家卫国的决心在心底熊熊燃烧。他告别家人,毅然加入抗日队伍,因写得一手好字,最初担任部队文书,负责整理战报、书写命令。 可随着前线战事愈发吃紧,听着不断传来的伤亡消息,刘吉祥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动向部队请缨,要求奔赴战场。1943 年,湖北宜昌遭日军猛攻,前线物资极度匮乏,刘吉祥加入运输队,承担起冒死运送物资的任务,为战役胜利注入了关键力量。 这两位来自湖北的抗战老战士,此次受邀赴京,当列车载着他们踏上返程路,这份突如其来的致敬,让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眶微微泛红。他们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纪念车票,仿佛触摸到了八十年前战壕里的硝烟,也触碰到了如今国家强大的温度。 两位老人眼神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如今和平生活的欣慰,如今国家有了飞驰的高铁、有了强大的阅兵队伍,还不忘他们,这既是对老兵的告慰,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现在的好日子,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老一辈用生命扛出来的。 那张纪念车票被老人们小心翼翼地收进衣袋,它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见证:见证着中华民族对英雄的永远铭记,见证着 “胜利” 到 “复兴” 的精神传承,也见证着两位湖北老兵用青春书写的传奇,将永远镌刻在时代的记忆里。 列车最终驶入武汉车站,这趟带着敬意的旅程虽已结束,可那份跨越八十年的感恩与铭记,却像种子一样,在更多人心里生根发芽——告诉每一个人:老英雄们的牺牲我们没忘,他们期盼的盛世,我们正在好好守护,也必将让它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