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特朗普决定对中国下黑手,时间定在本月。 美国商务部9月5日宣布,计划最快本月出

特朗普决定对中国下黑手,时间定在本月。 美国商务部9月5日宣布,计划最快本月出台新规,限制或禁止进口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及重量超过4.5吨的中重型车辆,理由仍是老调重弹的“国家安全风险”。 美国时间9月5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又抡起“国家安全”大棒。美国商务部宣布,计划最快在本月发布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进口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和中重型车辆。 这项政策针对的是重量超过1万磅(约4.5吨)的车辆以及无人机产品。美国商务部如往常一样,未给出任何具体证据与细节,只是含糊其辞地宣称,需应对来自中国等所谓“外国对手”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风险。 中国在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数据显示,中国生产了全球70%至80%的商业无人机,并掌控着关键部件的生产。 大疆作为全球最大无人机制造商,在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的份额高达90%26。美国超过一半的商业无人机来自大疆。 甚至连美军也大量使用大疆产品,专家们达成一致看法,于无人机研发、生产、训练及作战理论范畴,美国已明显落后于时代步伐。更有甚者,该国无人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生产的零部件。 特朗普政府拟议的限制措施,沿袭了前任拜登政府的政策。今年1月临近卸任之际,拜登政府敲定规则,谋划自2026年末起,近乎全面禁止中国汽车与卡车进入美国市场。此等举措,意图昭然。 美方对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车辆的限制,表面上是出于安全考虑,实质上是为保护本土产业、维持技术霸权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 乌克兰战场的经验表明,创新和快速适应能力是现代战争的关键。在防御无人机威胁领域,美国短板尽显。这一缺陷致使其在与中国的无人机竞赛里极为被动,劣势不断加剧,双方差距亦愈发悬殊。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随着农业、建筑、海事及工业领域对无人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无人机在美国市场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指出,美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中国的生产水平”。倘若对中国无人机实施禁用,美国企业或许只能借助走私等途径获取无人机及零部件。如此一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之下,最终这高昂的代价必将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业界专家分析,美国工业基础持续衰落,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完整高效的无人机产业链。若一刀切限制进口,不仅可能导致美国多个行业承受更高成本和供应链波动,甚至可能出现“走私零部件”等扭曲市场的行为。 特朗普自上任后,已多次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产品加大打压力度。今年6月,他签署行政命令要求促进美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减少对外依赖。 7月,美国商务部启动了对无人机及相关零部件的“国家安全调查”。美方还试图在法规、供应链和本土制造方面多管齐下,包括推动立法、提高关税、扶持国内企业。 这些措施背后反映了美国在全球无人机竞赛中的战略焦虑。但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这种单边主义政策既难以真正封锁中国技术,也无法让美国“独自强大”。 面对美国政府频繁打压,中国企业仍是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中国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还在技术迭代和创新方面持续领先。 美国“政客”新闻网指出,若不改善低效繁杂的决策流程,即便投入巨资也无法解决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中国无人机产业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整个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的优势。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美国这种单边主义政策可能反而使自身遭受反噬。最终为这份焦虑买单的,恐怕还是美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车辆的限制措施,表面上是以安全之名的防御性举措,实质上是为保护本土产业、维持技术霸权而采取的进攻性贸易保护手段。 中国无人机产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依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零部件供应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 这种单边保护主义政策难以真正封锁中国技术,也无法让美国“独自强大”。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正确选择。 信息来源:“最快本月”,美政府拟限制或禁止进口中国无人机和中重型车辆 2025-09-06 08:50·观察者网

评论列表

强劲精锐
强劲精锐 4
2025-09-06 23:44
全球各国对中国产品限售禁售和加关税,都是因为很多国内企业的产品甘愿少赚或亏本出口国外,为什么至今都还不提价???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4
2025-09-06 22:56
真正要解决安全问题,就是禁售苹果手机
随风远飘
随风远飘 2
2025-09-07 00:07
现在已经不与美国谈判了,双方底牌已经亮明,关键问题上,也不会退缩,其他方面再增加或者减少都没实质意义~即便是停止贸易,劳资都不待多看他一眼的~[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用户15xxx12
用户15xxx12 1
2025-09-07 01:05
美西方的处理方法就是牛呢!如果不用制造大国的产品,售价肯定飞涨,短期内本土产品不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