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代表台湾海军参加9.3的“小舰长”吕礼诗参加阅兵本是爱国行为,可回到台湾后,民进

代表台湾海军参加9.3的“小舰长”吕礼诗参加阅兵本是爱国行为,可回到台湾后,民进党还没开始发力,就先遭到蓝营的言语攻击。 一位名叫吕礼诗的台湾退役海军军官因为一趟北京之行,意外点燃了一场舆论风暴。 这趟行程是为了参加一场纪念活动,也就是9.3阅兵。 然而风暴的中心却迅速从他本人转向了他那份可能被剥夺的退休金。 这事往深里扒其实是一场关于“责任”到底该谁来扛的激烈拔河。 在吕礼诗自己看来,这趟行程的意义远比一份终身俸来得重要。 他认为这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一个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时刻。 对他而言这个日子也恰好是台湾光复80周年,意义非凡。 所以当台湾当局放出风声,用取消退休金来威胁恫吓时,这位被称为“小舰长”的退役军官的回应显得相当硬气。 他直言自己是“在台湾的中国人”,这份身份认同是他行动的根本。 为了“大我”,个人的那点“小我”得失他根本不在乎。 那份无所畏惧的自豪感,是他对自己信念的最好交代。 有意思的是最尖锐的批评并非来自政治对手,反而是从蓝营内部传出来的。 一位叫栗正杰的人,在电视节目上抛出了一个极具杀伤力的问题。 他没有直接指责吕礼诗,而是描绘了一个让人不安的场景:万一民进党政府被吕礼诗的行为惹恼了,决定拿所有校级军官开刀,把大家的终身俸都给取消了,怎么办? 紧接着他把矛头对准吕礼诗,质问他是否愿意为这个可怕的“万一”承担全部责任。 这一招堪称是逻辑上的乾坤大挪移,它巧妙地把一个未来可能由执政党施加的惩罚,硬生生转嫁成了吕礼诗当前必须背负的道德十字架。 焦点瞬间从“谁是真正的施压者”,变成了“谁是那个惹麻烦的人”。 然而在这场关于个人选择与集体后果的激烈辩论中,那个真正手握“惩罚”按钮的角色,却仿佛成了隐形人。 有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栗正杰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如果集体惩罚真的发生了,那该被问责的难道不应该是做出这个决定的民进党当局吗? 整件事最吊诡的地方就在于此,台湾当局只是停留在“威胁”阶段,真正的争吵却在蓝营内部爆发了。 大家争论的焦点不是如何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滥用,反而是如何约束自己阵营的个体,以免“触怒”那个潜在的权力方。 说到底吕礼诗的养老金风波,早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它折射出三种完全不同的责任观:吕礼诗那种基于身份认同的个人担当,栗正杰那种基于风险规避的集体捆绑,还有那个被刻意模糊掉的、属于执政者的最终权力责任。 这场博弈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台湾复杂的政治生态里,“责任”这个词已经成了一个可以被随意定义和转嫁的政治筹码。

评论列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
2025-09-07 08:19
这个栗正杰本身就是一个软骨头,他政论里说了赖清德,结果赖清德说要提告,就吓得尿裤子道歉!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1
2025-09-07 13:06
赖敢耍,必斩之!
乆亍
乆亍 1
2025-09-07 08:06
蓝营=烂蝇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2025-09-07 06:52
即可统一台湾,还百姓一个安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