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阳气入肺,痰湿自退!张仲景“补阳第一方”,把阳气灌进支气管支气管扩张的人群啊,其

阳气入肺,痰湿自退!张仲景“补阳第一方”,把阳气灌进支气管

支气管扩张的人群啊,其实真的过得很不容易。肺就像漏了的风箱,冬天咳得直不起腰,夏天稍微好点,可稍微受点凉,痰就跟潮水似的往上涌。

我至今还记得曾经的一位患者说过的话:空调吹久了会咳痰,吃口西瓜也咳痰,连孙子都笑他“比天气预报还准”。

看似一句玩笑话,实则道尽了他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其实,像这样的患者,经过辨证之后,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阳气不足。

十有八九会有下面这些症状表现:

怕冷、痰多白黏、容易腹泻、腰膝酸软、舌头胖大有齿痕……

他们最该抓住的就是三伏天。这时候阳气最旺,就像“太阳当空照”,能把藏在肺里的寒湿痰瘀晒化、蒸干。

尤其是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嗽、痰多、怕冷的患者,借着天时补阳气,比冬天吃药效果强三倍!

张仲景的真武汤,被称为“补阳第一方”,专门对付“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体质。也是我经常会用到的一个经典方。

它为啥管用呢?

附子(君药):像“小太阳”,直入下焦,把命门之火点起来,温化肺里的寒痰;

茯苓+白术(臣药):健脾燥湿,把中焦的“水湿垃圾”扫干净,痰的源头就断了;

生姜:帮附子散寒,协同茯苓、白术化饮利水,让痰湿从尿里排出去;

白芍:既防止附子、生姜太燥伤阴,又能柔肝缓急,让气血流通更顺畅。

三伏天用这个方子,就像“借天力补人力”——外界阳气旺,药效更容易渗透到肺里。

支气管扩张案例分析

去年这个时候,有个女性患者,患支气管扩张6年,每年冬天必住院,夏天也不敢开空调,稍微吹点风就咳得喘不上气,痰多白黏,像吐不完的唾沫星子。

还总觉得腰膝发冷,晚上要起夜3-4次,大便稀溏,舌头胖大有齿痕,舌下静脉发紫。在家务活上有力无心,以至于还经常被儿媳嫌弃。

经过辨证之后,她就是典型的脾肾阳虚、寒痰瘀阻。她的肺就像“冰窖”,阳气不足,痰湿瘀血冻在里面,形成“死痰”,反复刺激气管,导致咳嗽、扩张。

于是,给予真武汤加减,稍微调整了下药材的比例,同时根据她的症状配伍一些其它的中药。

考虑到她每天还要带孙子,熬药不方便,就让她用颗粒剂(药效和汤药是一样的),开水一冲就能喝,省时省力。

给她前后调理了2个多月,痰也少了,只有清晨少许清稀白痰,齿痕也淡了,舌下静脉也没那么紫了腰膝不冷了,晚上起夜的次数也少了,大便也成形了,活动耐力明显增加,最重要的是,她终于能吹空调了,夏天不再是个“禁地”。

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也能帮儿媳分担更多了。

支气管扩张,说白了还是“寒病”,很多患者觉得:“夏天不咳,不用治。”这是大错特错!夏天补阳,能削弱寒邪的“势力”,相当于给肺“装个暖气”,冬天就不容易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