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名南朝鲜女子给两名美军做完服务后,当着老公的面热情地送大兵们离开。而站在一旁的丈夫双手插兜,满脸愁容,只能低头假装看不见来安慰自己,因为一家人全靠妻子来赚取生活费。 你绝对想不到,1952年的南朝鲜女性竟过着这样的生活。说起来,这事儿真不是这家人窝囊——那年朝鲜战争刚打了两年多,南朝鲜七成的工业设施被炸成废墟,农田要么成了战场,要么没人耕种。男人要么被拉去当兵,要么回来断了胳膊断了腿,就算完整的,也找不到一份能养活全家的活计。就像这户人家的男人,之前在仁川的小工厂当学徒,炸弹把工厂炸平后,他揣着仅有的几个钢镚跑遍汉城(现首尔),要么是招工时只要年轻力壮的兵源,要么是工钱连买三斤大米都不够。 女人一开始也试着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去河边洗衣服,可家里还有个得了肺病的老母亲,还有个等着买奶粉的小娃。那天美军基地门口贴了张招“服务人员”的告示,上面没写具体干啥,但写着“日结,管两顿饭”,她攥着那张纸在寒风里站了半小时,最后把围巾往脸上一裹,走了进去。 男人不是没反抗过。有次看见妻子给美军递水时笑了笑,他当晚就把家里的破木桌掀了,可妻子抱着哭个不停的孩子说:“你掀桌子容易,明天娃的奶粉钱从哪来?妈的药后天就断了。”他盯着妻子手上洗不掉的肥皂沫——那是白天给美军洗衣服蹭的,突然就没了脾气,蹲在地上揪自己的头发,揪掉了好几撮。 那会儿美军在南朝鲜有几十个基地,周边挤满了像这对夫妻一样的家庭。有些女人会在领口别个廉价的塑料花,算是“招牌”;有些男人则会帮着搬行李、擦皮鞋,就为了让美军多照顾自家媳妇生意。没人觉得光荣,可活着比啥都重要。有次美军基地旁边的小吃摊老板说,见过最惨的一户,女人刚生完孩子没几天就去“上班”,男人抱着襁褓在基地门口等,冻得嘴唇发紫,怀里的孩子哭个不停,他就哼着跑调的歌哄,眼睛却一直盯着基地门口的方向。 这不是什么“道德沦丧”,是战争和动荡把普通人逼到了墙角。南朝鲜那会儿连主权都不完整,美军的存在既是“保护”也是“负担”,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只是在夹缝里求一口饭吃。那男人低头假装看不见的时候,口袋里揣着孩子的病历,上面写着“营养不良,需补充蛋白质”——而妻子赚来的钱,刚好够买半罐最便宜的炼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