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突然宣布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表示,过去数年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史无前例"制裁毫无效果,任何制裁都无法迫使俄罗斯改变其一贯立场。他特别强调,俄方注意到美国官员近期的制裁表态,但正如普京总统多次指出,这些措施无法动摇俄罗斯的战略决心。 这位跟着普京走了22年的“首席发言人”,说这话时底气藏在每一个字里。佩斯科夫可不是刚出道的毛头小子,早年在苏联外交部干过翻译,冷战结束后跟着普京从圣彼得堡一路到克里姆林宫,见过2008年俄格战争后的制裁,熬过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的孤立,去年西方一口气甩出1.3万项制裁时,他还笑着跟记者说“建议他们列个清单,免得重复制裁”——这种淡定,是见过风浪的老外交人独有的气场。 他嘴里的“制裁无效”,可不是硬撑。看看数据就知道,2022年西方喊着要“让俄罗斯经济崩溃”,结果俄罗斯全年GDP只降了2.1%,今年一季度反而增长了3.5%。最打脸的是能源出口,欧洲一边喊着“摆脱俄气依赖”,去年却还是买了俄罗斯1500亿欧元的石油天然气;印度、中国接过欧洲的“订单”,今年前八个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涨了40%,连巴西都开始用卢布买俄罗斯的化肥。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敲着桌子说:“他们以为断了SWIFT就能卡死我们,可现在有50多个国家开始用本币和我们结算,这是谁的胜利?” 这话里藏着俄罗斯的“反制密码”。西方制裁刚加码那阵,俄罗斯央行一夜之间把利率提到20%,还强制要求出口企业把80%的外汇换成卢布,硬生生把暴跌的卢布从“悬崖边”拉了回来。更狠的是“能源反制”,去年冬天俄罗斯给欧洲的天然气管道“检修”,直接让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到平时的10倍,德国工厂因为缺气停产,法国老百姓上街抗议能源账单——佩斯科夫后来在采访里补了句:“不是我们要为难谁,是他们先把经济当武器的。” 佩斯科夫特别提的“美国近期表态”,指的是上个月美国财长耶伦说要“加码对俄科技制裁”。可这招早就不管用了,俄罗斯现在的无人机芯片,一半来自拆解的家电和汽车;航天领域改用国产导航系统,连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都能独立运行。上个月莫斯科航展上,佩斯科夫陪着普京看国产大飞机,普京拍着机身说“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佩斯科夫在旁边接话:“制裁逼我们把‘短板’补成了‘长板’,这得谢谢他们。” 当然,他没说的是背后的难处。俄罗斯超市里的进口奶酪从300卢布涨到800卢布,年轻人想买苹果手机得托人从土耳其带,这些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受影响。但佩斯科夫在内部会议上说过:“老百姓能接受暂时的不方便,却不能接受国家立场的退让。”就像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时,西方制裁让俄罗斯卢布贬值一半,可民调显示普京支持率反而涨到89%——这就是他嘴里的“战略决心”,不只是政府的态度,更是老百姓的共识。 最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双标”。佩斯科夫上周在记者会上拿出份文件,上面写着美国企业今年前七个月通过第三方国家,给俄罗斯出口了价值12亿美元的“非制裁商品”,里面甚至有用于工业制造的精密仪器。“他们一边喊着制裁,一边偷偷赚钱。”佩斯科夫把文件往桌上一放,眼神里全是嘲讽,“这种自相矛盾的制裁,怎么可能动摇我们?” 说到底,佩斯科夫的话不是“放狠话”,是给西方递了个信号:俄罗斯早就不是20年前那个能被轻易拿捏的国家了。当西方把制裁当“万能钥匙”时,俄罗斯已经在全球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把“被孤立”变成了“新合作”。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里,谁真谁假,谁赢谁输,其实早有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