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42年,一个女战士被日军堵在洞内,日寇在洞口放火,想用烟熏她出来,几分钟之后

1942年,一个女战士被日军堵在洞内,日寇在洞口放火,想用烟熏她出来,几分钟之后,爬出来的女战士的举动,却让日寇傻了眼……   1942年6月2日,太行山辽县庄子岭,浓烟从山洞口滚滚涌出。日军在洞外堆起柴草点火,企图将黄君珏和两位女同志熏出来投降。   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娇小的身影突然从烟雾中冲出,手持短枪连续射击,当场击毙两名日军。随后,她高呼口号纵身跃下悬崖。这一天,正是黄君珏30岁的生日。   黄君珏原名黄维祐,1912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在财政部任机要秘书,几位舅父都是国民党政界人物,按理说她完全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   15岁时,黄君珏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长沙从事妇女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湖南,她被迫离开家乡,独自赴上海求学。   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书期间,她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担任学生会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她三次组织师生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   1930年,黄君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她参加了远东情报局的工作,这是第三国际派驻上海的秘密情报机构。   凭借机智勇敢的性格,黄君珏很快赢得信任。她不仅负责与打入南京内政部的刘思慕联络,还巧妙利用家族关系,搜集“剿共”军事开支、国防预算等机密情报。   1935年,“怪西人案”爆发,远东情报局负责人华尔顿被捕。黄君珏冒险赶到南京通知刘思慕撤退,还发出“老父病危”的假电报帮助他脱身。   尽管处理得当,黄君珏自己却不幸被捕。在法庭上,她主动将另一名女同志蒋浚瑜的“罪行”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让蒋浚瑜获释,自己则被判七年徒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将黄君珏保释出狱。她立即回到长沙,领导筹办难民妇女工厂,为流亡妇女提供工作和避难所。   1939年,黄君珏与丈夫王默磬一起奔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她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担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   1942年华北新华书店成立后,她又兼任审计室主任,亲自起草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为了专心工作,她将出生仅三天的独生子送到老乡家寄养。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发动“五月大扫荡”。三万多敌人采用“铁壁合围”战术,配合数十架飞机进行梳篦式扫荡。   黄君珏和华北新华书店的同志们在转移途中遭遇敌人,经过激战后分散隐蔽。6月2日清晨,百余名日伪军包围了庄子岭,开始搜山。   经过大半天的周旋战斗,多位同志相继牺牲。最后,黄君珏和两位女同志退守到悬崖边的山洞中,其中一位是医生,另一位是16岁的译电员王健。   下午六点,日军包围洞口却不敢进入,而是架起柴草点火熏烟。浓烟很快弥漫整个山洞,三人面临生死抉择。   “我们决不当俘虏。”黄君珏对战友说,“我有一支枪,三发子弹,起码打死两个鬼子。”   当烟雾越来越浓时,黄君珏毅然冲出洞口,连开数枪击毙两名日军,随后高呼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当晚九点,敌人暂时撤退后,她的丈夫王默磬带伤潜入敌围寻找。他后来在给岳父的信中写道:“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   1981年,民政部追认黄君珏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她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从富家千金到地下党员,从情报工作者到抗日战士,黄君珏用30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那个烽火年代已经远去,但这份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像黄君珏这样的年轻人,在生死关头依然选择为国捐躯?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党史中的巾帼力量 (四十四):喋血太行的战地黄花 —— 黄君珏——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