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抛售美债”,美财长刚嚣张直言,表示中国真的不敢抛售美债,便被狠狠给他上了一课:中日英三大债主便齐抛美债,美国股市狂跌7万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清楚,中国持有美债从来不是因为怕美国。 过去几十年,中国买美债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外汇储备需要流动性,美债市场规模大、流通性好,相对算是“安全资产”;二是中美之间有巨额贸易顺差,把赚到的美元找个稳定的去处,美债就是个选择。 但情况在变。过去几年,美国的债务越滚越大,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到2024年底,美国的政府债务已经飙升到36到37万亿美元,占GDP的120%以上。 换句话说,美国每年的经济产出,还不够它填债务窟窿。更关键的是,美国每年光还利息就要上万亿美元,相当于别人干一年的贸易顺差,结果全给美国的利息填了坑。 这种状况下,美债还能算是“安全资产”吗?中国当然要未雨绸缪。减持美债,就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操作。 中国并不是一次性大规模砸盘,而是逐步、有节奏地调整,把资金投向更稳妥的领域,比如黄金,比如跟新兴国家搞本币结算。 减持美债后,中国并不是把钱闲置着。一季度,中国增持了12.75吨黄金,总储备量突破2292吨。黄金虽然不像美债那样有利息收益,但它的优势在于没有违约风险,而且长期来看是抗通胀的硬通货。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快跟新兴市场的本币结算合作。以前很多贸易必须通过美元结算,现在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用人民币、卢布、里亚尔等本币来结算。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外汇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这两步棋结合起来,不仅让中国的外汇储备更稳,也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选择。 更有意思的是,减持美债的不止中国。日本和英国这两个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在悄悄出手。 日本作为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早在2024年8月就抛售了146亿美元美债。原因很简单,日本国内经济压力大,日元贬值严重,再抱着美债不放,等于拿自己的经济开玩笑。 英国的动作更快,在三个月内清理了260亿美元的仓位。光是2024年12月,中日英三国就合计抛售了810亿美元美债。 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债风险已经大到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都不安心的程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美债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继续死死抱着,只会让自己的财富缩水。 三大债主一齐出手,对美国的打击立刻显现。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道琼斯指数一天就跌了816点,纳斯达克和标普500也没能幸免。科技“七巨头”的市值更是一夜之间蒸发了7万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一路飙升,十年期突破5%,创下16年来新高,30年期房贷利率更是冲破8%,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美国普通民众买房的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的融资压力更重,整个经济的负担进一步加大。 要知道,外资持有美债的比例,从2015年的大约50%,已经降到现在的25%左右。 换句话说,外国投资者正在逐渐撤退,美国政府只能靠国内机构接盘。但美国自己的资金盘子也有限,这么大的债务窟窿,很难靠“自己人”来填。 那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敢这么做?答案在于中国有足够的底气。 第一,中国经济韧性很强。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足以支撑内需增长;制造业体系完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即便外贸受到冲击,中国也能靠庞大的国内市场稳住基本盘。 第二,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充足。除了美债,中国还持有黄金、其他国家的国债,以及各种本币互换协议,外汇组合非常多元化。这意味着,中国不必依赖美债来维持金融稳定。 第三,中国在处理问题时从来讲究节奏。不是搞“突然砸盘”,而是有序调整,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降到最低。这种理性和克制,恰恰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感。 说到底,大家减持美债,背后是对美元霸权的不满。美元长期以来一家独大,美国可以利用加息吸走全球资本,让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本外逃;它也可以动不动用制裁手段,切断别人的美元结算通道。 这种霸权模式让很多国家心里憋着气。于是,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增持黄金,推动本币结算。沙特甚至把很大一部分石油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可以说,全球正在为“后美元时代”做准备。美元不是马上就会垮,但它的地位已经开始被动摇。 耶伦说中国“不敢抛美债”,结果现实很快就给她上了一课。中国的操作不是出于冲动,而是理性选择。中日英三大债主齐抛美债,更说明这不是中国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集体判断。 美国想靠债务霸权维持地位,结果债台越筑越高,反而动摇了自己的信用根基。未来如果不认真解决债务问题,只会有更多国家“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