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自爱了!”海南,一初中女孩趁着父母睡觉,竟凌晨两点独自跑出门,一直到早上才悄悄溜回家!本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没成想早被母亲发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你有没有发现,曾经那个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一到初中突然就变了样?最近海南一位妈妈的经历,让无数家长感同身受。 她的女儿小学时让人省心,成绩好、话也多,回家主动写作业。但自从升入初中,家里气氛就变了。女孩不爱说话了,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面对父母的关心也总是冷冷淡淡,要么敷衍,要么干脆顶一句“别管我”。父母越想靠近,孩子越往外推。 直到那天凌晨,家里突然传来细微的动静。妈妈睡意朦胧中打开监控,看到女儿小心翼翼地穿衣、开门,独自消失在夜色里。 那一刻,她的心彻底乱了。孩子一出去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天蒙蒙亮才又悄悄溜回家。 妈妈既气又急,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心疼,这些年她一直以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没问题,却没想到女儿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小学时那么懂事的孩子,上了初中就突然“变坏”了? 其实,背后并没有什么“变坏”的魔法,而是成长的阵痛。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在剧烈变化,需要独立,也渴望被理解。 她们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安排,开始有自己的小圈子、小秘密,甚至用“对着干”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 家长最难接受的,是孩子突然变得“不透明”。以前什么事都愿意说,现在却什么都藏着掖着。 其实孩子的“叛逆”,往往只是表达方式变了。她们可能觉得,只有用某种“极端”的行动,比如深夜外出,父母才会真正注意到她们的感受和需求。 而父母这边,越想管住,心里越焦虑,怕孩子走错路,怕一放手就出事;可盯得太紧,孩子又更想挣脱,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这位妈妈后来反思,自己过去太在意成绩,忽略了和孩子心灵之间的沟通。初中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比起分数,更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 或许,换一种方式和女儿相处,不再只是问“作业做完了吗”,而是问一句“最近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什么烦恼想说”。有时候,孩子的冷漠其实是在试探父母的耐心和爱。 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很脆弱,她们渴望自由,也渴望安全感。夜里偷偷外出,未必是想做坏事,有时候只想和朋友聚会,或者只是想证明自己能做主。 对于家长来说,最难的是如何把握“分寸”:既不完全放任,也别事事紧逼,留给孩子一点空间,给自己多一点信心。有时候,信任和理解,比一味的说教更有力量。 你们的孩子叛逆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 信息来源:河南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