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0岁的林青霞下嫁富豪邢李㷧,她相中了香奈儿1993年春夏高定的这款婚纱,正是因为如此,她亲自两次飞往巴黎亲自量身定做 林青霞最初决定定制这件婚纱时,面临的不只是时间压力,还有“审美争议”。1994年的华人演艺圈,女星婚礼多偏爱传统蕾丝蓬裙婚纱,认为“够隆重才配得上身份”。 当她拿着香奈儿1993春夏高定画册,指着那款缀满立体山茶花、配透明腰封的设计说“就要它”时,身边有人劝:“PVC材质太前卫,万一不被接受怎么办?” 还有人担心:“300个工时,离婚礼只剩两个月,根本赶不及。”可她却很笃定:“美不是随大流,是第一眼就心动的感觉。” 这份笃定,让她在《东邪西毒》的拍摄间隙挤出时间,两次飞往巴黎。 第一次是4月15日试坯衣,她刚结束敦煌沙漠的戏份,带着一身疲惫抵达工作室,却立刻投入细节沟通:“肩线再收0.5厘米,活动时更利落”“山茶花的间距要均匀,不能显得拥挤”。 第二次4月28日试半成品,她发现袖口的古董蕾丝边缘不够柔和,当场提出调整方案,工匠们虽觉得“过于挑剔”,却还是按照她的要求重新打磨。 彼时王家卫为了配合她的行程,特意将她的戏份集中拍摄,连张国荣都调侃:“青霞为了婚纱,把王导的节奏都打乱了。” 这件婚纱的“贵”,不止在价格,更在工艺的极致。 70万法郎(约500万港币)的造价里,包含了两位资深工匠全程专属服务。 他们从绣制山茶花开始,每朵花都要手工卷边6小时,确保花瓣的立体感;腰间的PVC腰封为了贴合她的腰线,反复修改了4次模具; 配套的三米真丝头纱,更是动用了香奈儿工坊的特殊织法,确保透光时能呈现“雾状光影”。 最特别的是袖口的1920年代古董蕾丝,那是香奈儿珍藏的面料,平时极少对外使用,林青霞为了这份“独一无二”,专门写信给品牌总部沟通,才获得使用许可。 1994年6月29日旧金山婚礼当天,这件婚纱的亮相瞬间惊艳全场。 不同于传统婚纱的厚重,米白色缎面轻盈垂坠,立体山茶花在阳光下显得灵动,透明腰封则巧妙勾勒出腰线,既有新娘的柔美,又透着林青霞独有的飒爽。 香港《明报》的记者在报道中特意描写了一个细节:“她走过草坪时,风掀起头纱,山茶花的影子落在裙摆上,像流动的画。” 这场婚礼后,全球68家媒体报道,其中53家都将婚纱作为重点,时尚杂志更是评价它“打破了东西方婚纱审美的壁垒”。 后来的几年里,不少设计师开始借鉴“透明材质+立体花卉”的组合,连普通新娘的婚纱选择,也多了前卫的选项。 2015年香奈儿举办“高定百年回顾展”时,品牌高层亲自登门,希望能借展这件婚纱。林青霞不仅爽快答应,还提出将借展产生的相关费用,全部捐赠给“传统手工艺保护基金会”。 她在捐赠仪式上说:“这件婚纱的美,不是我一个人的选择,是工匠们一针一线的心血,我想让更多人关注这些快要失传的手艺。” 展览期间,这件婚纱前总是围着最多观众,有人指着山茶花感叹:“原来30年前的设计,现在看还是这么美。” 如今,这件婚纱被林青霞妥善收藏在香港的私人仓库里,偶尔会在重要的时尚公益活动中展出。 而年过七十的林青霞,依然保持着对美的敏锐: 她出席活动时,穿搭常以简约为主,却总能在细节处体现品味,比如佩戴复古胸针、选择有设计感的剪裁; 她的文字创作中,也常提及对“美”的理解,认为“美是忠于内心的选择,无关年龄与外界眼光”。 去年她在接受采访时还笑称:“那件婚纱现在看还是很喜欢,当时的坚持没白费——做任何事都一样,认定了就全力以赴,结果总不会差。” 从为一件婚纱两次飞巴黎,到如今在文字与生活中坚守自我,林青霞始终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优雅,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对“心动”的坚持。 信息来源: 中华网|《林青霞的这些秘事,你一定没听过(6)》 高伟著|《爱传奇-十个惊世骇俗的爱情事件》 《Jessica》香港杂志|《【Karl Lagerfeld星級婚紗】伴多位女星出嫁!盤點5套CHANEL經典婚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