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台海局势

第九艘055型万吨大驱疑似归建,东海舰队或迎首舰,正面压制台海局势?近日,网络

第九艘055型万吨大驱疑似归建,东海舰队或迎首舰,正面压制台海局势?近日,网络

第九艘055型万吨大驱疑似归建,东海舰队或迎首舰,正面压制台海局势?近日,网络曝光了一组尚未喷涂舷号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高清照片,外界普遍推测这就是109号“东莞舰”,目前正处于归建阶段。这意味着,东部战区海军(即东海舰队)即将接收其首艘055型万吨大驱,并将正式编入驱逐舰某支队服役,标志着该舰队将彻底告别“无万吨驱逐舰”的历史。观察点评:作为我国海军直面台海前沿的核心战区,东部战区海军近年来在高端装备建设方面略显滞后。相比北部与南部战区海军,东部舰队在航母、核潜艇以及万吨级驱逐舰等主战装备方面长期处于空缺状态,这一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远洋作战能力的拓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与其独特的地缘战略格局密切相关。东部战区海军辖区内缺乏可容纳航母、核潜艇等大型舰艇的深水基地,同时又面临美军、日本自卫队、韩军及台军等多方压迫,部署空间受限。因此,海军首批8艘055大驱便由北部和南部战区海军平分,用于为辽宁舰和山东舰提供伴航护卫。具体分配上,101至104号舰划归北部战区,105至108号舰则编入南部战区。然而,随着多艘两栖攻击舰相继编入东部战区海军,对远程防空、区域拒止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往依赖的052D型驱逐舰在面对高强度海空协同作战时显得力有不逮,因此,向东部舰队补充055型万吨大驱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此次109舰“东莞舰”的到来,或许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开端。未来,预计还将有多艘055大驱相继交付东部战区,助力该舰队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远海作战体系。按照目前的造舰进度,第二批次的055型万吨大驱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服役。届时,中国海军将坐拥至少14艘万吨级驱逐舰,成为亚太地区水面舰艇力量最为强大的作战编队,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军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8月3日,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引发广泛关注。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

8月3日,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引发广泛关注。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

8月3日,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引发广泛关注。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放军陆军两栖合成分队渡海登陆的全过程:包括无人艇在登陆前进行排障,无人机蜂群率先突击敌军前沿阵地,第一波次的火力打击完成后,无人破障船和无人机群协同推进,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安全通道。与此同时,歼-35战机为075型两栖攻击舰编队提供空中掩护,实施登陆突击。随后,画面中出现了解放军海军航母编队出动,成功驱离企图干扰登陆作战的美日联合舰队及其战机。此次演训中,以075两栖攻击舰和071船坞登陆舰组成的登陆舰编队,疑似在台岛以东海域展开演练,凸显出解放军在两栖作战能力方面的快速提升。短短四年间,中国海军就建造了4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显示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力量正在形成规模优势。未来,075型舰艇的总数控制在6艘左右将比较合理,毕竟更先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也将逐步列装,预计起步规模不少于4艘。从整体布局来看,中国未来至少需要6艘航母编队,两栖登陆舰的数量则要在12至18艘之间。理想配置是一艘航母配备一艘076、两艘075,用于构建完整的远征登陆打击体系。而在战术层面上,仅部署两艘075和四艘071,也只是刚好能够完成一次重装合成旅的投送任务,可见目前的投送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17国军方同意,台海炮声一响,英国比美国更急,大批坦克深夜抵台。 台海局势再

17国军方同意,台海炮声一响,英国比美国更急,大批坦克深夜抵台。 台海局势再

17国军方同意,台海炮声一响,英国比美国更急,大批坦克深夜抵台。台海局势再起波澜,一场名为“护身军刀-2025”的多国联合军演,美澳拉来了17国军队上万兵力,军演规模空前,地点却远在太平洋深处。最令人意外的,不是美国的主导,而是英国的“冲锋”:国防大臣希利放话称台海若有战事,英澳将并肩作战。与此同时,一批美制M1A2T主战坦克在7月27日深夜悄然抵达台湾,引发岛内外高度关注。这场所谓“护身军刀”军演,由美国主导,澳大利亚协办,覆盖从圣诞岛到珊瑚海的广袤海域,跨越6500公里,动用40余艘舰艇、350架军机、超过3.5万兵力,几乎是一场太平洋版的“战争总彩排”。从演习科目看,包括远征作战、夺岛登陆、海上封锁、反介入作战等内容,目标直指台海。而英国的跳脚式表态,格外抢眼。按理说,英国和中国隔着万里之遥,台海冲突对它没有直接利益相关性。可英国不仅派出航母参与军演,还公开表态要在冲突中“并肩作战”,这番姿态背后藏着两层算盘。第一是向美国“表忠心”,自从特朗普政府5月与英国签署关税协议后,伦敦便急着表现自己“遏华急先锋”的角色。第二是幻想恢复“日不落帝国”的国际存在感,希望在印太刷出军力存在。不过,英国的“秀肌肉”难掩现实的尴尬。两艘航母频频趴窝,F-35事故不断,防务预算紧张,连本国媒体都忍不住讽刺:这是来军演,还是来求维修?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没闲着。继2023年初接收首批坦克后,7月27日第二批42辆M1A2T主战坦克夜间运抵台北港。加上首批和接下来的第三批,台军最终将拥有108辆M1A2T。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将其形容为“地表最强坦克”,试图营造强硬防御的形象。但岛内民众却不买账,讽刺它是“地表最贵标靶”,甚至称其为“废铁”。这批坦克为何引发争议?原因很简单。首先是价格高昂,一辆M1A2T的造价可顶解放军四辆99A主战坦克。其次台湾地形不适合这种重型装备,岛内河网密布,道路狭窄湿滑,60多吨的铁疙瘩一旦陷进去就是“活靶子”。更关键的是,台军缺乏自主维护能力,一旦零件损坏,得靠美国远程供货,没几天就能变成“趴窝王”。俄乌冲突也为这种重型坦克敲响了警钟。在实战中,无人机、巡飞弹等新型武器成为主角,大块头的坦克反而容易被精准打击,战场生存率越来越低。台军却仍然幻想靠这堆铁疙瘩“固守滩头”,显然是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严重滞后。台海局势中的这三方:美国、英国、台湾——看似各自行动,其实是一场配合默契的“联合剧本”。美国主导演习拉拢盟友造势,英国高调表态讨好美国,台湾则借机营造“国际支持”的假象。这一连串操作的本质是试图构建一个“抗华统一战线”,为“台独”分子撑腰打气。但现实是,这场“秀肌肉”更多是自我安慰。美军虽然主导军演,但自身也在调整战略部署。近年来,美军多次将军演地点从南海、东海逐步后撤到关岛、夏威夷、甚至澳大利亚,说明其在第一岛链的控制力正在被削弱。此次军演选择在澳大利亚周边,距离中国大陆4000公里,反而更像是一种战略性撤退,而非前线部署。至于英国,既缺乏地缘优势,也没有合适的军力支撑,只能充当“带节奏”的角色。而台湾方面继续进行“以武谋独”的尝试,堆坦克的行为更像是政治作秀,其实际防御价值远不如宣传所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并没有被动应对,而是通过真实演训亮出“硬实力”。内蒙古战区展示的OW5激光武器系统,具备自动击落无人机的能力,几秒钟内即可完成拦截,几乎零成本,打破传统防空体系。而东南沿海持续的渡海作战演练、岛屿突袭训练,也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中国早已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总体来看,所谓的“17国军演”更像是一场政治秀,是美英对华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对于真正的台海安全而言,这种表面声势大于实质内容的操作,既不能改变台海格局,也无法阻止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解放军的军事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在区域拒止能力、体系作战能力方面都具备绝对优势。任何妄图“以演压中”“以武拒统”的行为,只会加速局势失控,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台海不是谁的“博弈棋盘”,更不是谁的“政治筹码”。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注定徒劳无功。信息来源:美澳举办“最大规模”多国联合军演,这些“首次”引发关注……·上观新闻第二批42辆M1A2T坦克深夜运抵台湾·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