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外交

就在刚刚以色外长突然宣布了2025年8月5日,以色列外长萨尔火力全开,直接把

就在刚刚以色外长突然宣布了2025年8月5日,以色列外长萨尔火力全开,直接把

就在刚刚以色外长突然宣布了2025年8月5日,以色列外长萨尔火力全开,直接把法国、英国、加拿大三国要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骂作“不道德且极为愚蠢”!新闻一出都炸锅了!简单来说,以色列是真急了,眼看欧洲这几个重量级国家要给巴勒斯坦在国际上“发身份卡”,它感觉自己的道义优势和安全环境都受到威胁,难怪骂得这么狠。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以色列在这场外交博弈中的焦虑,来源于它多年来建立的“国际支持”网络的动摇。巴勒斯坦在许多国家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大的支持,尤其是在欧洲那些国家,一方面是想做“中立”的调停者,另一方面是面对国内压力,不得不采取一些明显支持巴勒斯坦的措施。在这背后,既有道德因素,也有政治考量。法国、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支持巴勒斯坦来回应国内的难民和移民问题,或是为了拉拢阿拉伯国家和增强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对它而言,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意味着对其“合法存在”的否定,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如果其他国家跟风,尤其是那些国际上有话语权的大国,这将极大削弱以色列的立场,不仅如此,巴勒斯坦如果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同,它的独立性和主权就更有保障,这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历史上,以色列一直以强硬的军事姿态来维护自己的安全,但面对国际舆论和外交压力时,这种做法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可以说,法英加三国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通过“和平倡议”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巴勒斯坦问题,无论是历史上的“占领”争议,还是如今的边界问题,都已成为全球政治的一个焦点。通过在国际舞台上主动承认巴勒斯坦,法国等国希望显示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力,特别是在美国一味支持以色列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在外交上需要表现出独立性。而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虽然有其国内政治的压力,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国际形象和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不过,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很难忽视这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国内政治目的而推动这一进程的做法。是否真如它们所宣称的那样,单纯为了促进和平与解决巴勒斯坦的困境?显然,外交策略中总是夹杂着更多的考量。英国想通过提升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来扩展其全球影响力,法国则可能是希望在欧盟内部重拾对外交政策的主导权。加拿大相对较为低调,但在支持巴勒斯坦的同时,似乎也是在表现其“全球正义”的面目。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萨尔外长的强烈反应也有其合理性。毕竟,巴勒斯坦问题在它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承认的外交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生死存亡的安全问题。巴勒斯坦一旦得到了国际社会更广泛的承认,势必会推动更多国家与巴勒斯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它的战略安全空间会受到进一步的压缩,周边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对于以色列来说,外交上的孤立与压力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单纯通过激烈的反应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平衡点,如何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利益,又能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政治压力。或许,以色列需要在未来的外交博弈中,更多地寻求对话和合作,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军事优势和强硬态度。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以色列胡塞再袭以色列欧洲以色列中东狠人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出而反而以色列犹太主义
1971年,我国成功重返联合国,但却遭遇了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26年后,这个国家

1971年,我国成功重返联合国,但却遭遇了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26年后,这个国家

1971年,我国成功重返联合国,但却遭遇了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26年后,这个国家向联合国求助,却被我国一票否决。在国际舞台上,总有些小插曲让人回味无穷。1971年,我国终于重返联合国,这本是件举国欢庆的大事,可偏偏有个小国跳出来强烈反对。谁能想到,26年后,这个国家自己遇到麻烦,向联合国求助时,却被我国一票否决掉。背后的恩怨纠葛,牵扯到冷战格局和外交博弈,值得细细道来。先说说两个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是危地马拉的两位前总统,卡洛斯·阿拉纳·奥斯里奥和阿尔瓦罗·阿尔苏。这俩人的人生轨迹,跟危地马拉的动荡历史紧密相连,也间接影响了那段中危关系。卡洛斯·阿拉纳·奥斯里奥1918年出生在危地马拉一个小镇上,从小就进了军事学院,毕业后一步步在军队里爬升。他当过驻尼加拉瓜大使,还负责过理工学校的主任,那是在1954年政变后政府重开的机构。1966到1968年,他在萨卡帕和伊萨巴尔地区指挥反叛乱行动,那时候军队杀了不少平民,手段相当残酷。他还创立了中央民族主义党,虽然后来影响力不大,但也参与过选举。1968年他回国竞选总统,1970年上台,一直干到1974年。作为保守派军官,他下令大规模镇压左翼武装力量,成立了秘密反共军这样的准军事组织,专门监视和处决涉嫌叛乱的人。在他统治下,军队抓捕了很多学生领袖和工会成员,安全部队用坦克和直升机突袭大学校园,虽然没找到武器,但暴力事件层出不穷。1970年11月,他实施戒严令,从晚上9点到早上5点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连急救服务都不例外。他的这些行动,导致数千人丧生,有人叫他“巴贝雷纳的屠夫”,可见名声多差。卸任后,他淡出视线,2003年在军事医院去世,活了85岁,没受过审判。另一个是阿尔瓦罗·阿尔苏,1946年出生在危地马拉城的一个欧洲裔精英家庭,这个家族在政坛上盘踞了好几代。他上过拉斐尔·兰迪瓦尔大学,学法律和社会科学,但没毕业,就转行做生意,搞酒店和旅游业。1978到1981年,他当过旅游局局长。1982到1985年第一次当危地马拉城市长,推动建道路和排水系统。1986到1990年又连任市长。1991年,他创办全国进步党,1995年竞选总统成功,1996年上台干到2000年。他最大的事迹是结束那场拖了36年的内战,和游击队组织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签了和平协议。那协议在墨西哥和马德里等地谈了好几轮,内容包括人权保障和土著权利。他还推动国有公司私有化,比如电力和铁路公司,虽然引发争议,但也投资了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和电力。卸任后,他2000到2004年当中美洲议会成员,后来又多次当市长,2016年还上任过,推动地铁扩建和历史中心修复。但他也卷入腐败调查,2017年公开反对联合国反腐败委员会,说它干涉内政。2018年,他在高尔夫球场突发心脏病去世,72岁,留下了妻子和子女。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恢复合法席位,那场投票赞成票76,反对35,弃权17。这事对我国外交是里程碑,可危地马拉偏偏投了反对票。作为中美洲小国,它当时完全依附美国,美国给经济和军事援助,拉美地区它就是美国的忠实盟友。美国国务院多次和危地马拉外交部通话,要求支持台湾当局继续占席位。投票前,美国还推双重代表提案,但被59票否决。危地马拉没独立外交空间,只能跟着美国走,甚至事后还公开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这举动忽略了大多数国家的呼声,也挑战了我国的一个中国原则。在冷战背景下,很多小国就这样在大国压力下没法自主选择立场。危地马拉的反对虽不起眼,但反映了当时的世界格局,我国最终还是凭国际支持回来了。转眼26年过去,1997年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开会,危地马拉政府求助,请求派155名军事观察员监督内战和平协议。那内战打了36年,死掉20万人,国内到处是地雷和废弃武器。总统阿尔苏签文件,让外交部长提交请求,美国代表递草案,支持部署观察员。可中国代表王光亚发言,指出危地马拉长期和台湾保持外交关系,1996年12月29日和平协议签署仪式还请了台湾官员,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然后,中国行使否决权,决议14赞成1否决失败。这事让危地马拉措手不及,也显示我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中国这么做,不仅因为1971年的旧账,还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信号很清楚,我国已成为大国,不会容忍长期不友好的行为。否决后,危地马拉外交部长赶紧和中国代表在纽约会晤,提供书面保证,不再邀台湾参与国际活动,并尊重中国主权。1月20日,安理会再开会,通过第1094号决议,授权派核查团。2月21日,155名观察员到六个地点,3月3日开始工作,监督游击队交武器,那些步枪堆在帐篷里逐一清点。5月14日,武器全移交给内政部,观察员5月27日撤离。内战就这样结束了,危地马拉开始重建。
拉夫罗夫这话一出口,等于彻底捅破了窗户纸: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到只剩自己,所谓的

拉夫罗夫这话一出口,等于彻底捅破了窗户纸: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到只剩自己,所谓的

拉夫罗夫这话一出口,等于彻底捅破了窗户纸: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到只剩自己,所谓的“战略伙伴”,以为坚固的“联盟”,到动真格的时候,一个个溜得比谁都快!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俄罗斯在全球舞台上的孤立感愈加明显,近年来,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升级,俄罗斯的外交处境变得愈发困难,曾经的盟友关系也日渐疏远。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一番话,无疑揭开了这一现象的冰山一角,他公开承认,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失去了过去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国际支持,这一表态反映了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局势中的孤立困境,也暴露了其在与西方国家对抗中的深刻焦虑。拉夫罗夫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纵观俄罗斯近年来的外交政策,虽然其依旧能够依赖某些国家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显然不足以改变当前的国际形势。白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是俄罗斯在这一局势中的“支持者”,但这些国家的实力有限,远无法与西方世界的强大支持相抗衡。白俄罗斯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且与俄罗斯保持相对亲近的政治关系,但其经济和军事能力远不足以为俄罗斯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朝鲜和伊朗的支持也同样受限,尽管它们在军事领域对俄罗斯有所援助,但其资源和技术远不能与西方提供的支持相匹敌。这种情况与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拉夫罗夫提到,俄罗斯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拥有广泛的盟友支持,无论是在对抗纳粹德国的战争中,还是冷战时期与西方对抗时,俄罗斯(当时是苏联)都能依靠盟友的支持来巩固其国际地位和战略优势。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苏联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这些国家不仅提供了外交支持,还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给予了实质性的援助。今天的俄罗斯却发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其过去的盟友关系几乎完全瓦解,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几乎无法依赖任何一个能在国际上为其撑腰的大国。与俄罗斯的孤立不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却持续不断,自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成员国,给予了乌克兰大量的援助,包括资金、武器和军事技术支持。这些援助使乌克兰能够在对抗俄罗斯的过程中维持较强的抵抗力,并在某些战场上取得了关键的胜利,西方的支持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在心理上给予了乌克兰强大的信心,让这个国家在与俄罗斯的斗争中始终未曾放弃。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盟友力量几乎无法对抗西方提供的援助,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处境可谓是四面楚歌,拉夫罗夫的发言,除了描述俄罗斯当前的外交困境,还可以看作是对当前局势的愤怒宣泄。作为外交部长,他深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已是事实,所有的外交努力似乎都未能改变这一状况,即使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来寻找突破口,然而西方国家的态度依然坚定,并且普遍采取了不妥协的立场。拉夫罗夫或许已经意识到,即使俄罗斯继续加大军事打击,西方的支持和援助也不会停止,俄罗斯缺乏能够与西方匹敌的强大盟友,这使得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从拉夫罗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失望和绝望情绪已经深深植根于其外交政策的核心。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发言,而是俄罗斯对当前困境的真实反应。在过去的几年中,俄罗斯不断试图通过强硬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来改变局面,但其所依赖的传统盟友已经消失殆尽,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俄罗斯难以寻找有效的支持者。即使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表态支持,俄罗斯依旧发现它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一个足以与西方对抗的“战略伙伴”。俄罗斯的全球孤立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外交政策失败和国际态势变化中逐步积累的结果,如今,拉夫罗夫的言辞代表了俄罗斯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无奈和愤怒。随着西方国家的联合支持,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俄罗斯却无法有效打破西方的援助封锁,未来,俄罗斯是否能够找到新的盟友来突破这种孤立局面,仍然是一个无法预测的课题。对于拉夫罗夫所说的“绝望”,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在面临西方的全面封锁和孤立时,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单独行动来改变局势。这个现象不仅展示了俄罗斯在外交上的失败,也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大国之间权力对比的激烈变化。西方国家通过联合行动有效地孤立了俄罗斯,而俄罗斯却没有能够有效反制的手段,这为国际关系中的小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在大国博弈中,背后强大的盟友支持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武契奇透露中方阅兵安排,待普京离开后,还有世界级神秘嘉宾登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武契奇透露中方阅兵安排,待普京离开后,还有世界级神秘嘉宾登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武契奇透露中方阅兵安排,待普京离开后,还有世界级神秘嘉宾登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日前亲口确认,他将于9月1日至6日访问中国,全程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行程长达5天,远超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31日至9月3日的访华安排。但武契奇此行的重要戏码却是是与普京的“北京会晤”。这将是继今年3月能源谈判通话后,两人首次面对面会谈。显然,天然气供应协议将是会谈核心,毕竟塞尔维亚能源命脉仍系于俄罗斯。事实上,塞尔维亚处境犹如在钢丝上跳舞:作为欧洲国家却拒绝制裁俄罗斯;申请加入欧盟却让中国防空系统守卫领空;被西方围堵时,武契奇仍骄傲宣称:“二战时我们没有用鲜花迎接希特勒的坦克!”不难看出,武契奇的外交天平上,中国砝码正日益加重。当特朗普在白宫用“审问式”姿态接见他时,中国却给予最高规格礼遇,邀请函提前三个月送达,这在现代外交仪轨中堪称罕见。塞尔维亚在美俄之间巧妙应对。武契奇今年初曾提议塞尔维亚作为普京与特朗普会晤的中立场所,如今他显然期待北京能提供更体面的外交舞台。但值得一提的是,武契奇在塞尔维亚北部与民众交流时透露关键信息:普京确定出席,特朗普可能到场,而真正引爆国际舆论的是他口中“出于安全原因未公开身份”的神秘人物。这位神秘嘉宾将于9月5日在中国举办重要活动,这正是武契奇特意将行程延长至6日的核心原因。随着普京确定于3日结束访问离华,5日的活动主角身份引发多国情报机构紧急研判。全球外交界迅速聚焦于特朗普、莫迪、马克龙、古特雷斯等重量级人物.普京专机3日离开后,北京外交舞台的聚光灯将转向谁?武契奇口中的“世界级领导人”引发四大猜想。特朗普作为高人气选手之一,猜测居高不下。中美经贸磋商近期取得进展,美方此前透露计划安排元首会晤。若特朗普现身北京,既可借机展现外交主动性,又能以中美关系为筹码向普京施压,毕竟俄乌冲突僵局已让两人关系跌至冰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莫迪同样在候选名单。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新兴经济体领袖,其分量不言而喻。中印关系正处于微妙时刻,若莫迪借阅兵契机推动双边关系回稳,在经贸投资、气候变化等领域开辟新合作空间,对两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在欧洲代表中,马克龙可能性最大。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近年来与中国在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密切。马克龙若现身北京,或将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尤其在欧盟对华政策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此行更具风向标意义。那这样来看古特雷斯则是一匹黑马。联合国秘书长身份天然具有“世界级”属性。若其在北京发起全球治理倡议,聚焦气候变化、人道援助等议题,恰与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的和平主题深度契合。那么问题来了,你猜测会是谁?
还没登机访华,普京突然叫停阅兵,话音刚落,中方对乌发严厉警告……  俄罗斯

还没登机访华,普京突然叫停阅兵,话音刚落,中方对乌发严厉警告……  俄罗斯

还没登机访华,普京突然叫停阅兵,话音刚落,中方对乌发严厉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原定于7月27日参加海军节阅兵,却在最后一刻突然叫停,理由是“安全形势”和“总体战略考量”。这一决定让外界颇感意外,毕竟俄罗斯在战时状态下向来重视阅兵的象征意义,既能提振士气,又能向西方展示军事实力。但这一次,普京选择了务实而非形式,而就在同一天,圣彼得堡遭遇了乌克兰无人机的密集袭击,多个机场被迫关闭。普京的决策绝非偶然,俄乌冲突持续这么久,俄罗斯黑海舰队损失惨重,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彻底报废,水面舰艇能拿得出手的并不多,与其勉强凑出一支寒酸的阅兵队伍,不如把资源直接投入前线。果然,就在阅兵取消之际,俄军对顿巴斯战略要地红军城发动猛攻,这一行动显然早有准备,普京的“战略收缩”实际上是在集中火力,确保战场优势。乌克兰方面也没闲着,就在俄罗斯取消阅兵的同一天,突然宣布对53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理由是“支持俄罗斯军工”。这一决定堪称外交自杀,中国是乌克兰粮食出口的最大买家之一,此前还曾协助乌方转运粮食缓解港口封锁危机,如今乌方翻脸不认人,甚至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摆明了是做给美国看。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反应,要求乌方“立即纠正错误,消除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明确警告乌克兰若继续无端挑衅,中乌本就脆弱的经贸关系可能彻底破裂。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乌贸易额就已经暴跌,乌方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连最后一点经济缓冲带都要丢掉,更讽刺的是乌克兰一边制裁中国企业,一边却对欧盟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视而不见。乌外长瑟比加甚至公开喊话,要求美国“严厉制裁中国”,理由是中方继续购买俄油,这种逻辑漏洞百出的操作,本质上是在转移国内矛盾,乌军前线失势,泽连斯基政府急需找个“外部敌人”来掩饰自己的困境。普京原计划在阅兵后访华,如今行程虽未取消,但战略背景已大不相同,俄罗斯在战场上的优势让普京有了更多谈判筹码,而乌克兰的“外交碰瓷”反而让中国更坚定地保持中立立场。美国虽然威胁要制裁“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但中俄贸易仍在稳步增长,印度也拒绝在能源问题上让步,这场博弈的核心,早已不是乌克兰能否翻盘,而是美西方能否承受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它把希望寄托在别国身上,殊不知越是依赖外部援助,就越丧失外交自主权。而俄罗斯的战术调整,放弃阅兵、专注战场,恰恰说明普京的目标很明确用军事胜利逼乌克兰回到谈判桌,而不是在红场上摆pose给世界看。至于中国,态度一直清晰,反对单边制裁,主张和平谈判,乌克兰若继续玩“站队游戏”,最终只会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
特朗普开始摆谱,非要中国八抬大轿,才肯现身九三阅兵现场? 谁都没想到,202

特朗普开始摆谱,非要中国八抬大轿,才肯现身九三阅兵现场? 谁都没想到,202

特朗普开始摆谱,非要中国八抬大轿,才肯现身九三阅兵现场?谁都没想到,2025年九三阅兵的新闻还没铺开,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抢先登场,开口就甩下一句:“必须中国亲自邀请,否则我没兴趣。”这话一出,舆论顿时炸锅。有人以为他是想展示诚意,有人则看出了熟悉的套路。问题是,这到底是一次外交姿态,还是他照旧的个人秀?九三阅兵是中国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具有国际象征意义的国家仪式。2025年这一年恰逢战后80周年,多国领导人纷纷确认出席,法国总统马克龙、俄总统普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已在名单之列。可偏偏特朗普这边,先放话“有兴趣”,后又摆出“你得请我”的架势,搞得像是等着中国给他铺红毯、抬轿子。问题来了,特朗普这阵仗摆的是哪个谱?放在他过去的外交履历上一看,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早些年间,他就曾对朝鲜“先表诚意再见面”的设定玩得炉火纯青,甚至一度要求金正恩写感谢信才肯见面。现在,换成九三阅兵,他也不过是同一套剧本重演,只不过这次对象是中国。从心理层面说,特朗普的“邀请执念”并不复杂。他一向喜欢扮演舞台中心人物,而不是被动坐在观众席。他要的不是出席,而是出场方式。没有镁光灯、没有头条、没有足够的“仪式感”,他就不来。简单说,他不是不愿来,而是觉得还没被“请够”。这种心理,在他202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已经有迹可循。他写道,中美关系是他“任期内最具戏剧张力的双边关系”,而他本人是这段“戏剧”的核心人物。但在外交事务中,个人情绪能不能主导国家行为,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中美关系,早已不是靠一两个领导人合影就能推进的。2025年上半年,中美之间围绕芯片、气候、金融监管等问题,已经进行过多轮高层会谈。如今美国政府已在考虑扩大与中国的气候合作,而中国方面也在推动双边经贸机制常态化。这种制度化趋势,正是在淡化“人治外交”的影响力。而特朗普的这番“摆谱”,其实反映出他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误判。他可能误以为,凭借一次“九三亮相”,就能拉动中美关系节奏。但现实是,中国的战略节奏,早已不再跟着个人变动起舞。外交部在回应此事时也明确表示,任何领导人出席中国重要活动,均需通过正常外交渠道安排,个别人的“表态”不具实质意义。从中方角度看,特朗普露不露脸,影响有限。九三阅兵的意义,是国家层面的纪念,是向国际社会传达和平、反法西斯的坚定立场。特朗普个人的出席与否,不会改变活动的基调。更关键的是,当前中国的外交行动,已经从“应对特朗普”升级为“构建多边稳定”。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8%,对欧盟出口则增长了近12%。这说明,无论特朗普怎么“摆”,中国的对外交往依旧稳步推进。当然,特朗普的姿态也不是全无影响。从战术层面说,他的“要请才来”言论,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某种政治效应。毕竟他仍是美国共和党内部的重量级人物,不排除借“中国态度”话题,为自己争取国际事务话语权。尤其是在他近期试图通过媒体重塑“全球特朗普”形象的背景下,九三阅兵成了一个可用的“舞台”。不过,这种“绑架式外交”,中方早已识破。中国的回应策略是冷处理、不对号、不搭理。既不主动邀请,也不公开点名,完全是按规矩办事。这种“战略耐心”的处理方式,避免了陷入对方设定的议题陷阱,也展现出大国应有的定力。重要的是这件事再次说明,中美关系已经走向去“个性化”阶段。不再围绕一个人、一句话起舞,而是回归机制、政策与国家利益本身。2025年,中美之间的多个对话机制正在恢复,包括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清洁能源合作平台、数字贸易规则磋商等。对比来看,特朗普的“摆谱”更像是旧时代外交方式的回音,而非现实权力的体现。而从国际社会的反应来看,也可见端倪。现在欧洲多国对中美关系的最新走向持“谨慎乐观”态度,并呼吁两国领导人“避免将外交议题私有化”。这其实也是对特朗普式外交的一种隐性否定。如今的国际格局,早已不是靠一两场“秀场外交”就能撬动的,更多还是要靠持续稳定的制度建设和多边共识。信息来源:《9月3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千龙网
万万没想到!芬兰外交部长斯塔布在芬兰国会大厦发表观点时指出,若乌克兰实现公正

万万没想到!芬兰外交部长斯塔布在芬兰国会大厦发表观点时指出,若乌克兰实现公正

万万没想到!芬兰外交部长斯塔布在芬兰国会大厦发表观点时指出,若乌克兰实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存在改善的可能性。不过,他认为这种关系不可能回到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前的状态,未来双方的关系会与当下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同时,斯塔布还提到,芬兰在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最早与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
柬埔寨求锤得锤!先得罪了中国,后打泰国的脸,现在好了,中国啥也不做就看着,先让泰

柬埔寨求锤得锤!先得罪了中国,后打泰国的脸,现在好了,中国啥也不做就看着,先让泰

柬埔寨求锤得锤!先得罪了中国,后打泰国的脸,现在好了,中国啥也不做就看着,先让泰国揍你一顿再说,反正泰国也占领不了柬埔寨全境,先打一顿再说。柬埔寨和泰国的边境争议其实由来已久,双方在边界线的划分上一直存在分歧,时不时会冒出火花。过去几年,柬埔寨依靠中国的投资和政治支持,在区域内有了靠山,这让柬埔寨在面对泰国时敢于表现得强硬一些。但这次,情况变得不一样了。柬埔寨在外交上动作频频,却没能把中国当作坚实的后盾。甚至在这次冲突中,中国表现得非常克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柬埔寨,选择了保持低调的观望态度。柬埔寨这回似乎是把中国的耐心给耗尽了。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主要是因为柬埔寨近几年在外交和内部治理上出现了不少问题。过去几年,柬埔寨政府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战略合作方面,基本上是全面依赖。可这种依赖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买买买”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求柬埔寨在国际事务中站在中国一边,支持中国的立场。但柬埔寨却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表现得游移不定,有时甚至会在国际场合上对中国的政策产生偏差态度,这让中国的信任出现了裂痕。尤其是在处理和泰国的边境问题上,柬埔寨表现出了一种“不靠边”的状态,既想惹事又不想承担后果。这样一来,连中国也没法继续一味帮衬。虽然过去靠着中国的投资推动了不少基础设施项目,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柬埔寨的经济状况。贫富差距依然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存在不足,政治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柬埔寨很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有力的外交手腕,反而在应对外部挑战时显得捉襟见肘。连中国都开始保持距离,说明柬埔寨自身的软肋已经被放大。而泰国则在这场冲突中展现了更为坚定的态度,作为区域内的重要国家,泰国不仅有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有较为成熟的外交体系。泰国选择强硬回应柬埔寨的挑衅,直接动武,在边境线附近展示实力,表明绝不容忍任何侵犯。这种态度一方面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也是对区域内稳定局势的维护。毕竟,允许任何一方随意挑事,只会引发更大的混乱。泰国这次动作虽然不算升级成全面战争,但足以让柬埔寨感受到沉重压力。中国这次没有跳出来护着柬埔寨,表明了态度上的重大转变。过去中国乐于充当柬埔寨背后的“靠山”,但这次选择了观望,甚至有点不闻不问。原因很明显,柬埔寨在中国眼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全力支持的盟友。对中国来说,区域稳定和大局为重,不能因为一个小伙伴的任性就影响整体布局。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必须精打细算,选择性地投入资源和支持。柬埔寨这次的表现,无疑让中国重新考虑了双方的合作深度。柬埔寨原本靠着“与中国关系密切”这个标签获得国际关注和支持,但此次冲突暴露出柬埔寨外交上的不成熟和内部治理的不足,连中国都不再积极护航,直接让柬埔寨面临孤立局面。过去试图借助中国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现在却被泰国当面“教训”,实力差距和软弱无力展现无遗。柬埔寨与邻国的关系紧张,将影响未来的经济合作和区域安全,难以吸引更多投资和合作伙伴。这场风波也提醒柬埔寨,光靠别人撑腰是不够的。国家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实力的提升,政治稳定和经济多元化才是根本。依赖他国固然是现实选择,但必须以良好的外交态度和坚定的内政能力为前提。柬埔寨若想真正改变当前局面,必须进行深刻反思,改善自身的治理问题,调整外交策略,重新赢回合作伙伴的信任。柬埔寨这次被“揍”得不冤。国家关系不是儿戏,指望靠关系来掩盖自身的问题终究行不通。中国选择“坐山观虎斗”,其实是在给柬埔寨一个警示:别把对方当成永远的依靠,你自己也得有硬实力。泰国的强硬则体现了一个国家面对边境问题的底线和决心。对柬埔寨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冲突,更是一次现实的“成长考验”,未来如何调整方向,如何平衡好与大国和邻国的关系,将决定它的走向。柬埔寨这回在边境冲突中失了阵脚,既暴露了自身的短板,也暴露了过度依赖带来的风险。中国的不干涉和泰国的强势,让它陷入了孤立困境,未来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发展道路。毕竟,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只有真正有能力站稳脚跟的国家,才能获得尊重和支持,而不是依赖别人施舍的庇护。这场风波,也许是柬埔寨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泰国与柬埔寨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中。可这次韩国参加阅兵的名单里,压根儿没看到总统李在明的名字,反而是国会议长禹正植带队去,这摆明了就是把规格给降下来了。李在明刚上任时提出要搞务实外交,不再像前总统尹锡悦那样,凡事都站在美国那边。一开始,大家觉得他会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但现实并不给他留下太多腾挪的空间。毕竟韩国的安全死死握在美国手里,驻韩美军2.85万人,牢牢控制着37个军事基地,韩国宪法更是规定,“战时军队指挥权”归美军所有。这还不算完,美国隔三差五就提高驻韩美军的“保护费”,从最早的9200亿韩元涨到现在的1兆2千亿韩元,韩国连个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反倒是驻韩美军连电费都敢拖欠,1至7月就欠了19.9亿韩元,滞纳金都不带付的,这哪是驻军,分明是请了尊太上皇供着。经济上,韩国更是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2024年韩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8.7%,光半导体、汽车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就占了大头。今年年初,韩国还跟美国签了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说是要“进军美国市场”,实则是把真金白银往美国兜里塞。李在明的“务实外交”在这种环境下,简直成了笑话。他前脚想跟中国谈半导体合作,后脚美国就威胁要对韩国汽车加征25%关税;这边刚想缓和中韩关系,那边美国又逼着韩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萨德系统那档子事。当年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说是为了防朝鲜,可明眼人都知道是针对中国。韩国的外交困境其实早有伏笔。2015年九三大阅兵,朴槿惠可是亲自来的,那时候中韩关系正热乎,萨德还没闹出幺蛾子。可现在呢?尹锡悦紧跟美国搞“价值观外交”,把中韩关系折腾得乌烟瘴气,李在明想收拾烂摊子,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腾挪的空间。驻韩美军的基地还在,美韩军演照样搞,甚至韩国还跟着美国在“印太战略”里掺合一脚,说是要当“全球枢纽国家”,结果把自己变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说白了,美国爸爸没点头,李在明哪敢乱动弹?这次派禹正植带队,韩国可谓煞费苦心。国会议长在礼宾排序里排第二,既不算太跌份,又能给美国个交代——总统没去,咱派的是二号人物。同时,还讨好了中国:中方当然希望看到总统亲临,但禹正植来总比没人来强,至少说明韩国还不敢彻底撕破脸。说到底,韩国的困境是战略自主性缺失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是被别国的安全需求绑架,经济命脉又攥在别人手里,所谓的“务实外交”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李在明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在这种环境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这次阅兵事件,不过是韩国外交困境的一个缩影,往后这种“降格”的戏码,怕是还会不断上演。希望韩国能尽快认清现实,否则,得罪中国,你们也没好果子吃!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中。可这次韩国参加阅兵的名单里,压根儿没看到总统李在明的名字,反而是国会议长禹正植带队去,这摆明了就是把规格给降下来了。李在明刚上任时提出要搞务实外交,不再像前总统尹锡悦那样,凡事都站在美国那边。一开始,大家觉得他会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但现实并不给他留下太多腾挪的空间。毕竟韩国的安全死死握在美国手里,驻韩美军2.85万人,牢牢控制着37个军事基地,韩国宪法更是规定,“战时军队指挥权”归美军所有。这还不算完,美国隔三差五就提高驻韩美军的“保护费”,从最早的9200亿韩元涨到现在的1兆2千亿韩元,韩国连个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反倒是驻韩美军连电费都敢拖欠,1至7月就欠了19.9亿韩元,滞纳金都不带付的,这哪是驻军,分明是请了尊太上皇供着。经济上,韩国更是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2024年韩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8.7%,光半导体、汽车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就占了大头。今年年初,韩国还跟美国签了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说是要“进军美国市场”,实则是把真金白银往美国兜里塞。李在明的“务实外交”在这种环境下,简直成了笑话。他前脚想跟中国谈半导体合作,后脚美国就威胁要对韩国汽车加征25%关税;这边刚想缓和中韩关系,那边美国又逼着韩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萨德系统那档子事。当年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说是为了防朝鲜,可明眼人都知道是针对中国。韩国的外交困境其实早有伏笔。2015年九三大阅兵,朴槿惠可是亲自来的,那时候中韩关系正热乎,萨德还没闹出幺蛾子。可现在呢?尹锡悦紧跟美国搞“价值观外交”,把中韩关系折腾得乌烟瘴气,李在明想收拾烂摊子,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腾挪的空间。驻韩美军的基地还在,美韩军演照样搞,甚至韩国还跟着美国在“印太战略”里掺合一脚,说是要当“全球枢纽国家”,结果把自己变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说白了,美国爸爸没点头,李在明哪敢乱动弹?这次派禹正植带队,韩国可谓煞费苦心。国会议长在礼宾排序里排第二,既不算太跌份,又能给美国个交代——总统没去,咱派的是二号人物。同时,还讨好了中国:中方当然希望看到总统亲临,但禹正植来总比没人来强,至少说明韩国还不敢彻底撕破脸。说到底,韩国的困境是战略自主性缺失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是被别国的安全需求绑架,经济命脉又攥在别人手里,所谓的“务实外交”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李在明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在这种环境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这次阅兵事件,不过是韩国外交困境的一个缩影,往后这种“降格”的戏码,怕是还会不断上演。希望韩国能尽快认清现实,否则,得罪中国,你们也没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