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王坚

【把大模型送上天!王坚:人工智能不能缺席太空】9月11日,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

【把大模型送上天!王坚:人工智能不能缺席太空】9月11日,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

【把大模型送上天!王坚:人工智能不能缺席太空】9月11日,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带来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最新思考:他认为,从代码开源变为资源开放是AI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开放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AI往前走的必需环节,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选择变成了AI竞争的关键变量。“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开源这一沿用软件时代的概念,成为了AI竞争的关键变量,”王坚表示。在今年1月之前,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模型都集中在美国几家头部公司,随后通义千问Qwen开源,DeepSeek开源,OpenAICEO SamAltman也承认,在开源这个时刻,OpenAI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选择,已经变成了AI竞争的关键变量,也是行业无法绕开的。王坚表示,当数据、模型、算力乘上了更大的变量,规模被千倍万倍增加后,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发生了不只是原理上的进步,在事实上发生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当规模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资源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王坚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源的含义已经从代码开源Open Source,演进为资源开放OpenResource,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开源”的一大特点,而开放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AI往前走的必需环节。“太空是人类最大的资源,今天绝对不是只把人工智能用在手机上、电脑上,其实人工智能不应该缺失太空。”王坚表示,在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以后,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会出现第四种卫星,他称之为“计算卫星”。今年5月14日,之江实验室第一次把12颗卫星同时送上了天,在这12颗卫星组成的星座上,第一次把8B参数模型放到太空去了。王坚解释,这不是用了简单的深度学习算法做了处理的小程序放到卫星上,而是一个跟地面上一模一样、完完整整的大模型送到了太空上。在这12颗卫星到了太空后,能保证只要卫星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在太空的任何地方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处理。王坚说,这个项目被命名为“三体计算星座”,希望有无数的主体来共同完成这个星座,共同分享这个太空,未来真的把每一颗卫星开放给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这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打下基础,在把卫星送到太阳轨道后,数据几乎没有办法传回到地面再做处理,只有把AI和算力送入太空,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出地球。王坚表示:“人类去火星的路上,不能没有计算的陪伴和AI,这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人工智能进入资源开放时代】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5Inc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人工智能进入资源开放时代】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5Inc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人工智能进入资源开放时代】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表示,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的选择变成了AI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只是开放源代码已难以解决问题,当前模型权重的开放实际上就是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开放,不仅是OpenSource,而且是OpenResource,已超越源代码,进入资源开放时代。
阿里巴巴王坚对话英伟达黄仁勋,一个细节体现出更像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场Show,当黄

阿里巴巴王坚对话英伟达黄仁勋,一个细节体现出更像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场Show,当黄

阿里巴巴王坚对话英伟达黄仁勋,一个细节体现出更像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场Show,当黄仁勋突然打断王坚,反问其你觉得Ai时代什么最重要?王坚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算力”这个答案,这不恰恰正中了黄老板的下怀吗?看似态度坚定,也不排除有拍马屁嫌疑,因为阿里本身在大数据方面也具有优势,深度求索也在算法方面有创新和优化,如果换成马云,他会说,算力和算法以及大数据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大数据,就如同没有粮食,算法和算力巧妇难无米之炊,算法也很重要,道不成止于术,术不成何求道?如此这般,才能体现出大国自信,中美Ai各有优势,并非只是囤卡堆算力,所以,这场对话看似有深度,其实很表面,更像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一种捧梗,其实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