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王宏坤

第二野战军如果设立副司令,谁最有资格担任?“1948年6月的深夜,作战室灯火通

第二野战军如果设立副司令,谁最有资格担任?“1948年6月的深夜,作战室灯火通

第二野战军如果设立副司令,谁最有资格担任?“1948年6月的深夜,作战室灯火通明,有参谋小声嘀咕:‘要是能给刘总配一位副司令,调度会更快吧?’”一句随口的牢骚,道出当时不少干部的想法。第二野战军战线南北纵横,天天都有紧急电报飞进司令部,可在正式编制里,刘伯承的头衔后面没有“副”这个字眼,这始终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央给各大野战军的指导原则是“精干指挥、分层负责”。第四野战军和二野没有副司令,与其说是不设,不如说是把决策权压缩到最核心的几个人手里,以便应对快速变化的战场。与此同时,二野内部并非没有合适人选,只是每一位可能“入阁”的老将,都被另一项更紧要的任务牵住了脚步。追溯根脉,二野的母体是晋冀鲁豫军区。那段时间,司令部里确实有两位副司令:滕代远、王宏坤。滕代远资历厚,他是红三军团时期的政委,1930年曾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并列“四大首长”。也正因为资历深,中央把他留在后方开展铁路、兵站等大后勤建设,而不是随刘邓主力突进江汉。后勤线铺不好,千里跃进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滕代远的去留已被定死,不可能再重新列进二野司令部。王宏坤的情况稍有不同。作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他曾带着十纵深入大别山,给华东、华中地区提供侧翼牵制。不过这位老红军将军后来受命转向地方军区,从游击区“打天下”转到“固天下”,更多精力放在整编民兵、接管城镇、筹建省级武装。论资历他够,论战功他却很难与陈赓、陈锡联同场竞争,所以也自然被排除在“副司令”候选圈外。如果说上面两位算“体制内”早已锁定位置的人,那么徐向前就是“差点入局却错过的老战友”。1947年初,中央一度设想把徐向前调往大别山,与刘伯承再度搭档。徐向前当年在129师正是刘伯承的副手,这层履历对“副司令”职位简直量身定制。然而形势逼人:平绥线、太原方向压力骤增,阎锡山盘踞晋中,聂荣臻人手吃紧。于是徐向前留在华北军区,担任副司令,与老乡阎锡山在家门口进行拉锯战,“二野副司令”四个字也就随风而去。目光回到二野内部,战功最显赫、在舆论里呼声最高的非陈赓莫属。1947年夏天战略反攻时,中央电令刘邓、陈赓谢富治、陈锡联分三路突击,史称“刘陈陈”布局。陈赓麾下的第四兵团转战豫西、襄阳、衡阳,大小会战打得刀光血影。他既是红四方面军创始高级指挥员,又是129师“王牌386旅”的老旅长,熟人缘、老资历、硬战功——条件似乎天衣无缝。问题在于,这位“老陈”是典型的“前线挂帅型”指挥员。让他坐镇司令部敲电报,不如把他放到兵团推进口,中央也是这样考虑的。于是,陈赓戴着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袖标,一直冲到湘桂,他缺席了“副司令”编制,却换来战场上最需要的那一杆“钢枪”。司令部里真正全程陪在刘伯承、邓小平身边的人,是参谋长李达。许多将士感慨,“刘总负责定方向,邓政委负责定决心,李参谋长负责把决心变成电码”。李达早年是红军大学高材生,师承刘伯承,在情报、作战、训练方面都极有心得。若仅从资格与分量看,他当副司令毫无争议。可是李达自己清楚:司令部离不开一个全天候的高级参谋;再加之他还兼任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手头杂务山一样高,若再加一个“副司令”,连轴转都赶不上部队机动速度。李达低调地把自己的名字从候选项里划掉,选择继续当二野的“大脑皮层”。1949年初,二野改编为西南野战部队,与三野协同进军长江以南。指挥关系并未再加“副司令”岗位,而是维持“刘、邓—三兵团”纵向结构。事实证明,这种扁平化指挥链让解放成都、昆明、贵阳、重庆的战役指令一步到位,没有中间层级浪费时间。战事进入尾声,贺龙奉命入川,西南军区成形,刘伯承转向军事院校建设,邓小平继续担任政委;这个时候,人们才看到陈赓、李达双双挂上“军区副司令”职务,但那已是和平时期的建制调整,与当年战场上的“副司令”设想并不是一回事。从1946到1949,候选人的取舍背后,是中央“用人求适”的一贯思路:要么去最吃紧的前线,要么坐镇最关键的中枢。副司令只是个名义,更重要的是在哪里能发挥最大效用。历史给出的答案是:二野真正缺的不是职位,而是灵活高效的指挥链;而留在指挥链上的每一位,都恰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了最大能量。硝烟散去,1955年授衔时,陈赓佩戴大将军衔,李达晋升上将,并列国防部副部长;滕代远、王宏坤、徐向前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倘若当年真设副司令,名单可能依然是这几位,只是顺序如何排列还要看当时的战场节奏。换句话说,“谁最有资格”这件事,从来不是简单的资历排名,而是一场与火药味同行的即时抉择。
王宏坤:暴脾气却谦逊的名将,三次让出关键职务,遗憾错失大将衔

王宏坤:暴脾气却谦逊的名将,三次让出关键职务,遗憾错失大将衔

王树声与王宏坤这对堂兄弟也是其中之一,二人在军事上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王树声将军位列十大将第九位,而王宏坤将军则荣膺上将。虽然两人并肩作战过,但王宏坤将军与王树声相比,其性格却展现了独特的双重性格:既勇猛果敢,...
在反“六路围攻”的战役中,军长王宏坤命令王近山率领二十八团坚守防御阵地,保证红军

在反“六路围攻”的战役中,军长王宏坤命令王近山率领二十八团坚守防御阵地,保证红军

在反“六路围攻”的战役中,军长王宏坤命令王近山率领二十八团坚守防御阵地,保证红军的退路,王宏坤特别交代:切不可出击。战斗一开始,红军打得很顺利,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王宏坤命令二十八团出击。怎么办?开始让不准出击...
1968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肖劲光大将握手,并合影。毛主席还对李作鹏王宏坤

1968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肖劲光大将握手,并合影。毛主席还对李作鹏王宏坤

1968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肖劲光大将...毛主席还对李作鹏王宏坤等人说,肖劲光是老同志,苏振华是好同志,你们整他们干什么?林彪曾经建议撤换海军司令员,毛主席说,海军司令员还是要肖劲光当,肖劲光要当终身海军司令员。
抗战某日,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正在办公,突然第385旅旅长王宏坤找来了,开口

抗战某日,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正在办公,突然第385旅旅长王宏坤找来了,开口

抗战某日,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正在办公,突然第385旅旅长王宏坤找来了,开口就讲:“手下兵太多,养活不了了,能不能借些粮饷?肖司令报告伟人,伟人伸出三根手指,问题迎刃而解了。抗战初期,八路军第385旅奉命驻守陇东...
1977年经中央决定免去王宏坤的海军第二政委职务,1983年4月王宏坤按兵团级离

1977年经中央决定免去王宏坤的海军第二政委职务,1983年4月王宏坤按兵团级离

1977年经中央决定免去王宏坤的海军第二政委职务,1983年4月王宏坤按兵团级离职休养1988年经中央军委,海军党委批准:给予王宏坤同志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王宏坤1909年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
毛主席视察华东海军,和将领们合影。左一是陈老总,左二是王宏坤,后来担任了海军副司

毛主席视察华东海军,和将领们合影。左一是陈老总,左二是王宏坤,后来担任了海军副司

毛主席视察华东海军,和将领们合影。左一是陈老总,左二是王宏坤,后来担任了海军副司令员,开国上将。紧挨着毛主席的,右三是华东野战军著名的拼命三郎陶勇,后来也担任了海军副司令员,开国中将。

毛主席的办事能力有多强,王宏坤就很有发言权,他急破脑袋的三个难题,被毛主席三下五

第二个,是中央把抗大毕业的一批学生送到了前线,这本来也是好事,但王宏坤的部队人数太少,没有那么多领导岗位安排这些人,又不能让他们下去当兵,更不能让他们走,成了一个大难题。还有第三个,其实也跟前两个有关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