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路透社

【#俄不再对中短程导弹部署设限#梅德韦杰夫称“这是北约的错”】据路透社8月4日

【#俄不再对中短程导弹部署设限#梅德韦杰夫称“这是北约的错”】据路透社8月4日

【#俄不再对中短程导弹部署设限#梅德韦杰夫称“这是北约的错”】据路透社8月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4日就不再暂停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指责北约国家,并表示莫斯科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作为回应。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此前宣布,俄罗斯不再对陆基中短程导弹的部署进行自我限制。梅德韦杰夫在俄外交部作出上述声明后在X平台上发文称:“俄外交部关于放弃中短程导弹暂停部署的声明,是北约国家反俄政策的结果。”他说:“这是一个新的现实,我们所有的对手都必须正视。请期待进一步的措施。”不过他没有对具体措施作阐述。据《俄罗斯报》网站8月4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在官方声明中说:“维持单方面暂停部署此类武器的条件已经消失,俄联邦不再认为此前通过的(在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方面的)自我限制与己方有关。”报道提到,2019年,美国以俄罗斯违反条约为由退出《中导条约》。俄方此后表示,只要华盛顿不部署此类武器,俄方也不会部署。俄外交部指出,莫斯科多年来在相互限制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方面作出了全方位努力,即使在2019年相关国际条约到期后也未曾停止。此后,俄方坚持自愿对此类系统的部署进行自我限制,条件是北约国家同样应当采取对等措施。但如今已经显而易见,这一倡议并未得到西方的理解。俄外交部在声明中说:“美国及其盟友不仅公然宣布在各个地区部署美国陆基中短程导弹的计划,而且已在大力推动计划的实际落实。”俄外交部强调,这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战略威胁。俄联邦领导层将在仔细分析局势后采取具体应对措施。(编译/王栋栋、黎然)
【外媒:#俄远东核潜艇基地在地震中受损#】据路透社8月4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

【外媒:#俄远东核潜艇基地在地震中受损#】据路透社8月4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

【外媒:#俄远东核潜艇基地在地震中受损#】据路透社8月4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4日援引卫星图像报道,俄罗斯远东地区上周发生的数十年不遇的大地震导致当地一座核潜艇基地受损。报道说,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拍摄的照片显示,位于堪察加半岛的雷巴奇潜艇基地一座浮动码头受损。码头发生部分断裂。除了受损码头外,卫星图像未显示其他重大破坏。俄罗斯国防部在非工作时间未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俄罗斯远东堪察加海岸上周发生8.8级强震,包括法属波利尼西亚和智利在内的多个地区发出海啸警报。随后,勘察加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喷发。雷巴奇核潜艇基地是俄太平洋舰队的战略枢纽,为该国太平洋地区核动力潜艇的维护、部署和行动提供保障。(编译/王栋栋)#俄回应美部署核潜艇#
战粉基本盘盛传李嘉诚投资英国血亏肯定来自“观察者网”等媒体需要个人核实能

战粉基本盘盛传李嘉诚投资英国血亏肯定来自“观察者网”等媒体需要个人核实能

战粉基本盘盛传李嘉诚投资英国血亏肯定来自“观察者网”等媒体需要个人核实能力上市公司财报(需要能力)彭博社路透社报道(付费)以为是你家用的基础设施垄断还赔钱​​​
俄罗斯在前线俘获3名英国校级军官计划用处决的方式警示北约据路透社7月2日消息

俄罗斯在前线俘获3名英国校级军官计划用处决的方式警示北约据路透社7月2日消息

俄罗斯在前线俘获3名英国校级军官计划用处决的方式警示北约据路透社7月2日消息,在7月底俄军一次渗透行动中,在乌克兰濒海城市奥恰科夫的一处指挥所内。一次俘虏了3名英国校级军官,一名为英国军情六处,一名为英军现役,一名为退役军官。事后英国以三人旅游时误入乌军指挥所为由,要求俄罗斯释放三人。但俄罗斯以在三人身上搜到他们参与指挥无人机战斗的证据,和三人口供确认参战为由,要以战争罪处决三人。且看双方会如何收场。
美国的真实意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约翰·凯利作出解释,美国总统

美国的真实意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约翰·凯利作出解释,美国总统

美国的真实意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约翰·凯利作出解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下达的最后通牒,其目的是希望在8月8日之前解决乌克兰冲突。因为在美国看来,俄乌冲突是时候结束了,双方必须就和平和停火达成一致。如果无法实现,美国“只能采取额外措施来停止冲突,以乌克兰真正的和平”。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他们依据是2024年大美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也就是说欧盟购买大美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确实,按照这个算法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不能这样算账,这种算账方法就是刻舟求剑,大美丽还是有多种办法解决这个缺额问题的。一个是大美丽可以继续大力开采能源,这也不一定不能做到,因为欧洲有需求,开发就有动力。一个是大美丽可以把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买过来,然后再转手高价卖给欧洲即可,这不要觉得我是在编故事,事实上是好多国家都在这么做,反正欧洲人s钱多,有钱不挣,岂不太亏了?还有一个就是大美丽完全可以单方面对欧洲涨价即可,2500÷1658=1.507840772,哪怕能源不多开采,只要在原有基础上多涨个0.5倍即可,你说大统领会不会这么干呢?所以我说办法多的是,只要欧洲人准备好钱即可!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7月29日报道,俄罗斯新闻机构29日报道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负责人德米特里·巴卡诺夫已抵达美国休斯敦,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举行会谈——这是自2018年以来两国航天机构负责人首次面对面会晤。塔斯社报道称,今年2月上任的巴卡诺夫与美国交通部长达菲之间的会谈定于7月31日举行。本月早些时候,达菲被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为NASA代理局长。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的声明称:“双方计划讨论正在进行的联合项目。”航天计划是美俄两国目前仍保持密切合作的少数国际项目之一。自2022年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以来,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关系已急剧恶化。巴卡诺夫在上述声明中说:“我们计划讨论延续交叉载人飞行计划、延长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寿命,以及俄美联合工作组关于未来国际空间站的安全脱轨和受控落入海洋的工作。”巴卡诺夫今年4月曾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由俄罗斯运营)与NASA负责太空任务的副局长肯·鲍尔索克斯会晤。但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和NASA的负责人之间的上一次会面还是在2018年10月。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时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时任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与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举行了面对面会谈。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巴卡诺夫将与NASA官员一同参观约翰逊航天中心各部门及波音公司的生产设施,并与波音公司航天项目负责人会谈。俄新社还报道称,在NASA执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rew-11飞行任务(定于7月31日发射)前夕,巴卡诺夫将与载人“龙”飞船的乘员组会面,其中包括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奥列格·普拉托诺夫。在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初期俄美两国一度朝着恢复关系的方向迈进,但特朗普随后对莫斯科失去了耐心。他还在7月28日要求俄罗斯在10到12天内就结束俄乌冲突取得进展。(编译/杨雪蕾)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可他们都忘记一点:美国能源涨价怎么办?若美国能源价格在三年内上涨50%,即便出口量维持不变,贸易额也将恰好达到协议目标,这种可能性并非空中楼阁。能源价格的弹性空间远超一般商品。以LNG为例,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欧洲现货市场价格一度突破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前一年均价上涨近5倍。这种剧烈波动源于地缘政治、运输瓶颈等多重变量,美国作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其墨西哥湾沿岸新投产的黄金通道(GoldenPass)等项目,可通过模块化技术将建设周期压缩至30个月,这种产能释放速度足以在短期内改变市场供需格局。更关键的是,欧盟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已承诺将美国LNG进口量从2022年的560亿立方米提升至2030年的1500亿立方米,这种战略需求本身就构成价格支撑。美国能源出口的结构性变革同样不可忽视。页岩油革命使美国原油产量从2008年的500万桶/日跃升至2023年的1320万桶/日,这种产能储备为价格调控提供了充足弹药。当国际油价低于页岩油开采成本(约45-55美元/桶)时,美国可通过限产推高价格;而当价格突破80美元/桶时,二叠纪盆地等核心产区的“井筒库存”可在数周内释放新增产能。这种“弹簧效应”使美国能源出口额具备极强的价格敏感性。以2022年为例,尽管美国原油出口量仅增长12%,但受价格飙升推动,出口额同比激增76%。协议执行的政治杠杆更为价格博弈增添变量。根据协议条款,若欧盟未完成能源采购额度,美国将恢复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30%关税。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设计,迫使欧盟在能源采购中优先考虑美国供应。德国经济部内部测算显示,若全面履行协议,德国工业电价将长期维持在120欧元/兆瓦时以上,较俄气时代翻倍。这种成本压力可能倒逼欧盟接受更高价格,形成“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恶性循环。更微妙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通过协议附加的军火采购条款,将能源贸易与地缘政治深度绑定,进一步强化了欧盟的履约动力。当然,协议落地仍面临现实羁绊。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从2015年的17%提升至2023年的38%,这种能源转型趋势可能削弱传统化石能源进口需求。此外,美国能源出口基础设施存在瓶颈——即便新投产项目全部达效,2025年LNG出口能力也仅能满足协议需求的80%。但这些制约因素并非不可突破:美国可通过修订《琼斯法案》开放沿海航运,或与加拿大合作建设跨境输气管道,短期内提升能源输送效率。历史经验表明,当政治意志足够坚定时,技术瓶颈往往能被创造性解决方案突破。而这场贸易博弈的本质,是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定价权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正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重塑国际格局,能源价格的杠杆作用远超单纯的商品交易范畴。若美国能通过协议将欧洲能源市场深度绑定,其不仅能获得直接经济收益,更将在数字税、农产品补贴等领域占据谈判主动。这种战略意图,使得协议即便在当前数据下看似荒诞,却可能在价格波动与政治操作中成为现实,毕竟美国吸血欧洲的事情又不是从来都没发生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但这些媒体好像都忘了个关键茬儿——美国要是给能源涨价呢?国际能源市场从来都不是只看量的买卖,价格波动能把账面上的数字搅得天翻地覆。就拿2022年来说,俄乌冲突一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70美元蹦到130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量只涨了20%,收入却翻了一倍还多。这账算下来,只要价格到位,别说2500亿,再往上冲一截都不是没可能。美国能源企业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埃克森美孚去年在得州新建的液化天然气终端,专门设计了灵活定价机制,跟欧洲客户签的合同里,一半挂钩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半随现货市场浮动。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留着后手,只要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就能顺着涨价的东风往上抬价。欧盟就算想拒绝都难,现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从40%降到12%,美国能源成了主要替代来源,议价权早就没以前那么硬气了。欧盟内部其实也各有小九九。德国巴斯夫集团每年消耗的天然气里,35%来自美国,要是美国真敢大幅涨价,德国化工企业的成本就得飙升。但法国道达尔却在悄悄增加美国页岩油进口,因为自家炼油厂的设备更适配轻质原油。这种内部的需求差异,正好给了美国分而治之的机会,针对不同国家开出不同价格,总能找到愿意买单的主儿。更有意思的是美元汇率这层关系。美国能源出口用美元结算,这两年美联储加息,美元对欧元汇率涨了12%。同样一桶原油,用欧元计价的话,欧洲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比美元标价高得多。这种隐性的涨价,美国不用费口舌,市场自己就完成了加价。欧盟就算心里清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总不能为了这点事跟美元霸权硬刚。那些唱衰协议的媒体,可能忘了能源贸易从来都不只是生意。美国推动这份协议,根本目的是绑牢欧洲的能源安全,顺便挤压俄罗斯、伊朗这些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价格高低反倒成了次要的,只要能把欧盟拴在美国的能源战车上,偶尔让欧洲多花点钱,美国政府未必觉得心疼。欧盟也明白这层关系,嘴上喊着成本太高,身体却很诚实,去年跟美国签的长期能源合同,期限又延长了五年。说到底,2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更像是美欧之间心照不宣的幌子。美国需要用这个数字证明自己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承诺”,欧盟则需要用这个协议安抚国内对能源短缺的恐慌。真到了执行的时候,价格涨上去,总量稍微增点,目标自然就达成了。路透社和彭博社只盯着2024年的出口总量算算术,却没看透这背后的政治账、安全账,难怪会觉得这协议是无稽之谈。国际能源博弈从来都是这样,明面上谈的是数字,暗地里较量的是定价权和市场控制力。美国手里攥着能源出口的阀门,欧盟又急需稳定的供应来源,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2500亿交易,最后很可能靠着涨价这招,不声不响就成了现实。毕竟在能源这盘大棋里,价格从来都是最灵活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