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飞虎队

9.3阅兵这次不一样了!不是装备更多、场面更炫,而是玩出了三个“新花样”:国

9.3阅兵这次不一样了!不是装备更多、场面更炫,而是玩出了三个“新花样”:国

9.3阅兵这次不一样了!不是装备更多、场面更炫,而是玩出了三个“新花样”:国产装备全上阵、老番号重现江湖、国民党老兵和国际友人齐观礼。此次阅兵最“硬核”之处在于,所有参阅装备皆为国产现役武器,且尽是“新面孔”。以往阅兵中出现过的装备未现身,外援装备更是不见踪迹。从天上飞的歼-20隐形战机,到地上跑的99A主战坦克,再到水里潜的核潜艇模型,甚至连“看不见”的网电攻防装备都拉出来遛了遛,这哪是阅兵?分明是中国军工的“成果展”!更关键的是,这次阅兵传递了一个信号:咱不怕比!以前有些国家总爱在阅兵时秀“万国牌”装备,好像谁的外援多谁就厉害。但中国这次直接“闭卷考试”,所有装备都是自己造的,而且都是现役主力,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军工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技术自信拉满了!阅兵场上,除了新装备,还有一群“老面孔”,带有抗战血脉的部队方阵,他们的番号一喊出来,全场都沸腾了:八路军某部、新四军某旅……这些名字,可是刻在中国抗战史上的“金字招牌”!为啥要重现老番号?因为历史不能忘!国民党军队于正面战场浴血鏖战,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亦是厥功至伟。现在这些老番号重新出现在阅兵场上,不仅是对先烈的致敬,更是告诉后人: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命换来的!历史从未走远,传承就在眼前。这次阅兵还有一个“暖心”环节,特邀了国民党老兵和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一起观礼,国民党老兵坐在观礼台上,白发苍苍却腰板挺直,国际友人的后代举着祖辈的照片,脸上写满骄傲,这一幕让很多人红了眼眶。为啥要请他们?因为抗战不是哪一个党派、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民族的战斗!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功不可没。还有那些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飞虎队……他们跨越山海,为中国抗战贡献了力量,这次阅兵把他们请到一起,就是在告诉世界: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团结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看完这次阅兵,心里就一个感觉:中国军队越来越“会讲故事”了,以前阅兵,重点在“秀装备”“秀整齐”,但现在,我们更在意“秀自信”“秀传承”“秀团结”。国产装备全上阵,秀的是技术自信;老番号重现,秀的是历史传承;老兵和国际友人同框,秀的是全民族团结。有人说,阅兵就是“烧钱作秀”,但我觉得,阅兵更像是一本“活的历史书”,它让年轻人记住,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它让世界看到,中国军队不仅有实力,更有底气,它让所有人明白,团结一心,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1948年,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不想跟着老蒋陪葬,他连着几天盘算脱身之计,可都没

1948年,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不想跟着老蒋陪葬,他连着几天盘算脱身之计,可都没

1948年,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不想跟着老蒋陪葬,他连着几天盘算脱身之计,可都没有好办法,这天他听广播里说到民航队,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龙云是谁?简单说,他是云南的大佬,外号“云南王”。年轻时从彝族小伙子一步步爬上来,靠着胆识和手腕,在云南混得风生水起。抗日战争时,他带着云南子弟兵支持国家,功劳不小。可到了1945年,抗战刚结束,蒋介石就坐不住了,觉得龙云这家伙势力太大,留着是个隐患。于是,老蒋使了个调虎离山计,把龙云从云南弄到南京,名义上是“军事参议”,实际上是软禁。到了1948年,国共内战打得火热,蒋介石的国民党眼看着要撑不住了。龙云被困在南京中央路156号的小洋房里,周围全是军统特务盯着,出门一步都难。他不是没试过跑,1946年想去杭州看看,1947年想去上海送女儿留学,可每次都被特务拦下来。门口的便衣、街角的眼线,硬闯是没戏的,偷偷溜走也行不通。龙云心里明白,再不跑,可能就得跟老蒋一块儿栽了。那段时间,龙云天天琢磨怎么脱身。他不是没想法,可每次一推敲就觉得不靠谱。硬拼肯定不行,特务人多势众;找人帮忙吧,又怕走漏风声。正当他快要死心的时候,机会来了。那天早上,他坐在客厅里,手里端着杯茶,耳朵听着收音机。广播里提到陈纳德的民航公司正在搞运输,龙云一愣,脑子里像点了灯似的。陈纳德这名字对他不陌生。抗战时,陈纳德带着飞虎队在昆明打鬼子,龙云跟他搭上线,关系铁得很。龙云还特意把昆明到机场的路叫“陈纳德路”,够意思吧。现在陈纳德在上海搞民航公司,龙云心想,这不就是个突破口吗?他立马找来秘书刘宗岳,交代他去上海联系陈纳德。几天后,刘宗岳回来,说陈纳德愿意帮忙,飞机没问题,但龙云得自己到南京大较场机场。这下问题来了,怎么到机场?特务盯得死死的,龙云总不能长翅膀飞过去。他左思右想,决定玩一手大胆的。他找了个跟自己长得差不多的流浪汉,穿上自己的衣服,学着自己的走路姿势,在上海露面,引开特务的注意。另一边,他自己装成老太太,由老婆顾映秋扶着,混在人群里溜出去。计划挺冒险,但龙云干了。他手下的人在南京街头找了个破衣烂衫的流浪汉,给他套上龙云的长袍和帽子,教他走路带点架势。1948年12月8日傍晚,天一擦黑,这替身在上海街头晃悠,果然把特务勾过去了。与此同时,龙云裹上旧围巾,佝偻着背,装成老太太,顾映秋搀着他,低调地出了门。夜色掩护下,他们摸到大较场机场,上了陈纳德的C-47运输机。飞机轰隆隆起飞,先到上海,再转广州,最后坐火车到了香港。这一跑,龙云彻底摆脱了老蒋的控制。到了香港,他没闲着。第二天,也就是12月9日,他加入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当上中央委员。他多次发文骂蒋介石,说他发动内战害国害民,还公开支持共产党。他还联系云南的表弟卢汉,劝他看清形势,带滇军起义。1949年4月11日,他在香港开记者会,公布给李宗仁和何应钦的信,跟蒋介石彻底翻脸。8月13日,他跟黄绍竑等44人发声明,拥护共产党领导。到了12月9日,卢汉在昆明起义,云南和平解放,龙云没少出力。1949年9月,龙云应邀去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协会议,当了特邀代表。10月1日开国大典,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月,他从香港辗转到北京,担任了好几个要职,比如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忙着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尤其在西南地区帮了不少忙。后来几年,龙云仕途还算顺。1954年,他当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1956年又成了民革中央副主席。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运动,他被错划成“右派”,1958年丢了副主席的位子。1959年,他恢复了政协常委身份,算是有点安慰。1962年6月27日,龙云突发心梗,在北京去世,77岁。1980年,中央给他平反,肯定了他反蒋、抗日和新中国建设上的贡献。龙云这辈子,真挺传奇。从云南山里的彝族小伙,到“云南王”,再到南京被软禁,最后靠脑子和胆子跑出去,还在新中国干出一番事业。他这人,没啥好美化的,该咋样就咋样,但你不得不说,他那股子机灵劲儿和闯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