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美国贸易代表甩出一份“关税清单!”特朗普上周拍板的新关税政策“雷打不动”:加拿大

美国贸易代表甩出一份“关税清单!”特朗普上周拍板的新关税政策“雷打不动”:加拿大商品加征35%、巴西50%、印度25%、瑞士39%!   印度外长直接喊话“准备反制”,连向来“佛系”的瑞士都表示“要向WTO告状”,美国这波“加税狂飙”,到底是“精准打击”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实这波操作,特朗普早就在2024年大选时“预告”过了,他当时说“要是我连任,必须让美国工厂搬回来,关税就是我的‘大棒’!”2025年一上台,他立马盯上了“贸易逆差”。   2024年数据一算:美国从加拿大买东西多花了800亿,从巴西多花了500亿,从印度多花了400亿,连瑞士这种“小国”都让美国多花了200亿,特朗普的逻辑特简单“你们赚我的钱,我就收你们的税,看谁先扛不住!”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还有“小心思”,2026年美国要选议员了,特朗普的支持者大多是“铁锈地带”的人,他们早就抱怨“外国货抢了我们饭碗!”   加税一宣布,密歇根的汽车工人、宾夕法尼亚的钢铁工人立马欢呼,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用关税换选票,这波不亏。 美国的关税清单,直接戳中了各国的“软肋”,加拿大35%的税,主要针对石油和汽车,加拿大70%的石油卖给美国,2024年卖了1200亿美元,35%的税一加,每桶油要多交15美元,利润直接砍一半。   汽车更惨,加拿大30%的汽车厂是给美国市场配套的,税一加,要么涨价,要么停产。   巴西的50%的税,直接砸向大豆和铁矿石,巴西是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60%的大豆卖给中国,但美国是第二大买家,50%的税一加,美国进口商要么不买巴西大豆,要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印度的25%的税,主要针对药品和衣服,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2024年卖给美国150亿美元的药,25%的税一加,药企利润直接缩水20%,衣服更惨,印度30%的纺织厂靠美国订单活着,税一加,订单可能全跑越南、孟加拉国。   瑞士的39%的税,主要针对高端手表和药,瑞士手表70%卖给美国,39%的税一加,一块10万美元的百达翡丽,美国消费者要多掏4万美元,销量肯定暴跌、   药更麻烦,瑞士的罗氏、诺华是全球医药巨头,美国是他们的最大市场,税一加,药价上涨,美国患者第一个不答应。 虽然各国现在“气得跳脚”,但真打起来,美国未必能占便宜,加拿大已经放话“可能不卖石油给美国了”,巴西正和中国谈“用人民币结算大豆”,印度直接拉拢欧盟和东盟,准备搞“不用美元的贸易联盟”,瑞士更绝,联合荷兰、爱尔兰等“低税国家”,打算告美国“违反贸易规则”。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也不全是“支持派”,沃尔玛、亚马逊等大超市联合发声:“税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2025年美国物价可能再涨3%!”   特斯拉、波音等工厂也警告“原材料涨价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工厂回流计划可能泡汤,”就连特朗普的“铁杆盟友”、参议院老大麦康奈尔都私下说“税可以当谈判筹码,但不能真打,否则美国经济先崩,”   所以这波“加税发疯”大概率是“虚张声势”,美国可能会在11月G20峰会前“松口”,和各国谈“部分免税”或“限制出口量”,毕竟特朗普的目标是“赢选举”,不是“和全世界开战”。   美国这波“加税操作”,看着“威风”,其实“短视”,税确实能暂时保护美国工厂,但长期来看,物价会涨、消费会降、工厂会搬走,最后反而坑了自己。   加拿大、巴西、印度、瑞士的反应也说明:现在全球贸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靠税“孤立别人”,只会让自己也被孤立。   更关键的是,这暴露了美国的一个“老毛病”:总想当“世界老大”,却不愿承担“世界责任”,贸易逆差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别国的“错”,想解决逆差,应该好好谈、一起搞技术、定规则,而不是用税“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