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太无耻!”2024年,江苏男子帮同事垫付25万元手术费,同事出院后,却不愿意还。同事觉得他属于工伤,男子应该找公司报销。可男子找到公司,公司却又不承认。为此,男子欠了一屁股债,不知道该找谁,法院的判决很解气! (信息来源:南通网——替同事垫付24万医疗费却被赖账 法院判决为助人者撑腰) 2024年12月江苏的一个打工人下班后在宿舍突发胸口剧痛,倒地不起。同宿舍的工友见状,二话不说就把他送进了医院。诊断结果是主动脉夹层,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症,必须立刻手术。 同事突发重病,急需大笔手术费保命,可他家境拮据,一时间凑不齐。危急关头,这位善良的江苏男子挺身而出,不惜倾尽所有积蓄,甚至四处借贷,凑齐了25万元的“救命钱”,毫不犹豫地垫付了。同事的命保住了,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关于慷慨与感恩的佳话。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同事康复出院后,他等来的不是感谢,而是冷酷的拒绝。同事振振有词地表示,自己这是“工伤”,医药费理应由公司报销,所以男子应该去找公司要钱。 满腹委屈的男子找上公司,希望能讨回垫付的血汗钱。不料,公司方面态度坚决,矢口否认这属于工伤,并表示垫付是男子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一夜之间,男子从救人英雄变成了一个欠下巨额债务的穷光蛋。25万元,对他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他深陷泥潭,精神几近崩溃。好心却无好报,他究竟该向谁去讨这笔钱? 一笔24万元的救命钱,本该是兄弟情义的见证,谁知竟成了一场“我凭本事欠钱”的闹剧。沟通无效,情分耗尽,心灰意冷的张某只剩下一条路:起诉。 法律的逻辑比人情简单明了。好心救人的男子在没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杨某生命受损而垫付费用,受益人理应偿还他支出的必要费用。更何况,有证据显示,在手术前,受益人的妻子曾主动打电话请求他帮忙垫付。这一通电话,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口头上的借贷关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受益人的还款义务都无可推卸。面对法庭传唤,他们以“工伤责任”为由拒绝出庭,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支撑自己的主张。最终,法院一锤定音,判决杨某夫妻共同返还张某垫付的全部24万元。 官司赢了,钱有了着落,这本该是“好人有好报”的标准结局。可事情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指责那个欠钱不还的病人是现代版的“蛇”,这种忘恩负义的行径挑战了所有人的道德底线。 如果不是有法律撑腰,那个帮助同事的热心人的善举很可能就成了一场血本无归的笑话。 他的遭遇,几乎坐实了“好人难做”这句老话。当善良需要靠一纸判决来“兜底”时,下一次,还会有人不计后果地雪中送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