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对于AI应用企业而言,讲故事已经不再有效, 需要实实在在的收入才可以引起资本市场

对于AI应用企业而言,讲故事已经不再有效, 需要实实在在的收入才可以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周末听了近期几十场的AI应用电话会,不少公司的AI业务已经产生实际收入,具体如下:

一、ERP系统1、金蝶国际(港股):AI产品是金蝶云?苍穹Ag­e­nt平台;25年AI应用能够贡献的收入约为1.42亿元,2026到2027年贡献的收入预计为2.77亿和5.37亿元;2、鼎捷数智: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中枢平台雅典娜(At­h­e­na);25年上半年AI订单4000万元,全年目标AI收入1亿元,对应翻倍增长。3、汉得信息:AI中台及多行业智能体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AI收入约1亿元,全年目标2-3亿元4、用友网络:企业服务垂类大模型 Yo­n­G­PT 2.0,有智能助理、数字员工等智能产品;当前AI收入占比3%,目标提升至 5%~7%,26年AI收入有望突破 5亿元。

二、办公软件1、泛微网络:业绩稳健,AI应用占比较高,但没有具体的量化数字;2、致远互联:2025年推出了AI智能体产品家族,上半年有订单,预计对Q2及下半年业绩有促进;

三、CRM系统1、迈富时(港股):收入体量的话也是有在10亿左右。上半年受AI驱动,sa­ss订单增速是非常快的,上半年的订单增幅在50%以上,并且每个月订单增速都在提速

四、AI+金融中科金财:AI综合服务平台(信贷风控、智能投顾),2024年AI相关收入2.08亿元。天阳科技:银行多模态大模型应用;2024年AI收入7000万元。京北方:人工智能与数据服务;2024年AI相关收入8000万元。

五、AI+营销1、快手(港股):可灵AI;2025年3月年化收入突破1亿美元(约7.2亿人民币),4-5月单月收入过亿人民币。2、美图(港股):AI图像编辑工具;2024年AI相关收入约6亿元。3、蓝色光标:自研“Bl­ue AI”营销多模态模型,孵化超100+智能体,提供AI驱动的数字营销服务,2024年AI驱动收入超12亿元,今年AI驱动收入预计有望达 30亿-50亿人民币。4、因赛集团:多智能体系统(MA­SS)9月底上线,赋能营销全流程自动化;今年的目标是至少有百万级的营收目标。

六、AI+医疗1、东软集团:AI辅助诊断系统(医学影像、健康管理);AI加医疗的业务收入已经实现几个亿。2、科大讯飞(讯飞医疗):智医助理、AI随访系统;2024年收入30亿元。

七、其他1、能科科技:约20%来自“AI+工业研制场景智能化”业务;23年AI收入2000万,24年AI收入2.7亿,25年目标实现翻番(5.4亿)2、慧辰股份:慧AI智能应用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知识库管理、数据分析相关的智能办公和垂直行业定制;24年收入2000万,公司订单相对来说还是非常饱满,25年AI收入目标翻倍;3、彩讯股份:智驾算力订单的非常饱满,有三个头部典型客户,自己在做AI语音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