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特朗普在当下向中国提出两个无理要求,一是禁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二是禁止中国购买

特朗普在当下向中国提出两个无理要求,一是禁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二是禁止中国购买伊朗石油。其背后意图在于,通过切断俄伊对外石油贸易以减少两国财政收入,从而按美国意愿改变局势,一方面想迫使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停火,另一方面降低伊朗对美国中东布局尤其是对以色列的威胁。美国此前常规制裁难以起效,便妄图以二级制裁施压,中国作为俄伊石油的重要贸易伙伴被盯上。在新一轮中美经贸会谈中,美方提出这两个要求,中方态度强硬,明确将购买石油与主权挂钩,外交部也指出中国会依自身利益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与俄伊能源贸易互补性强,且俄伊石油在价格上有吸引力,同时中俄、中伊分别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贸易合作不止是经济问题。在被中方拒绝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但美国国内也有人警告此举风险,可能破坏谈判进程,招致中国反制,加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而且印度、巴西等国也拒绝接受美国威胁 。 评论: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都拥有自主开展正常贸易合作的权利,能源贸易更是关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关键领域。美国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妄图以国内法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强迫中国停止与俄罗斯、伊朗的石油贸易,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 从逻辑上看,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切断俄伊能源出口来左右地区局势,本身就是对他国主权的漠视——俄罗斯和伊朗有权自主开展能源贸易,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同样有权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贸易伙伴,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更是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利。美国用“二级制裁”相要挟,本质上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种做法早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诟病,如今套用在中国身上,更是打错了算盘。 中国坚定拒绝这一无理要求,不仅是在维护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更是在捍卫国际经贸秩序的公平与正义。中俄、中伊的能源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保障了中国的能源供应稳定,也为俄伊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是典型的良性互动。美国眼红这种合作带来的实际效益,试图用强权打破,恰恰暴露了其对中国发展的忌惮和对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偏执追求。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威胁加征100%关税的“底牌”,早已在之前的中美经贸摩擦中被证明是把“双刃剑”。上一轮关税战中,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高昂代价,相关行业怨声载道,如今故技重施,除了显示其策略匮乏,更难掩内心的焦虑。正如美国国内警告所言,对中国动用“二级制裁”,极可能引发中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的反制,这恰恰戳中了美国的“软肋”。在全球供应链深度交织的今天,任何一方试图用极端手段施压,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从国际社会反应来看,印度、巴西等国拒绝屈从美国威胁,也从侧面说明美国的霸权行径正在失去市场。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依附于美国的“规则”只会丧失自主发展空间,唯有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身主权,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中国的坚定立场,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主动,也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面对霸权施压,唯有敢于说“不”,才能守住自身利益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