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韩先楚焦急地看着118师指挥员:“谁愿意带队强行登岛?”下面一片沉默,这时,一人猛地站了起来:“我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战役前夕,琼州海峡风高浪急。 国民党军薛岳部依托海空优势和经营多年的“伯陵防线”(岸防炮、雷区、碉堡群、铁丝网)固守。 解放军缺乏海空力量,主要依靠木帆船渡海,金门战役失利阴影笼罩。 第40军军长韩先楚力主春季强渡,但由谁率第一梯队执行最危险的登陆突击任务,成为难题。 战前高级军事会议上,韩先楚提出需师级军事主官带队,会场陷入沉默。 关键时刻,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挺身而出:“我去!” 此举令许多干部意外,因刘振华是政工干部。 但韩先楚了解刘振华在莱芜巷战、锦州攻坚等战役中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经历和胆识,确认其决心后,同意了他的请缨。 1950年3月31日夜,刘振华率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约1000人),乘100多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目标海南岛临高角。 船队初时借北风航行,但驶入海峡深处后,风骤停,船队失去动力,漂浮于漆黑海面。 刘振华果断下令全员划桨,战士以人力与大海搏斗。 深夜,浓雾弥漫,船队队形散乱失联,刘振华指挥船仅剩几艘跟随,兵力锐减至约200人。 4月1日凌晨,刘振华率身边战士逼近临高角。 敌人探照灯骤亮,岸防火力(炮、机枪)如暴雨倾泻。 滩头布满雷区、铁丝网、碉堡。 退路已绝,刘振华身先士卒,高呼“跳海!冲上岸去!”,率先跃入冰冷海水。 战士们紧随其后,涉水冲锋,头顶弹雨,脚下险滩,不断有人中弹倒下。 刘振华带头冲锋,指挥突击,投弹炸火力点。 战士浴血奋战,趟雷区、炸铁丝、近身搏斗,硬生生撕开防线,抢占滩头阵地。 登陆后,刘振华立即组织构筑防御阵地。 天亮后,敌军疯狂反扑,战斗惨烈,阵地几度易手。 刘振华沉着指挥,率部顽强抵抗,寸土不让,坚守登陆点。 失散船只陆续登陆靠拢,部队力量增强。 关键是与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成功会师,得到有力支援。 刘振华部在临高角的成功登陆与坚守,动摇了“伯陵防线”,为后续主力创造了条件。 4月16日,40军、43军主力在策应下发起总攻,多路突破。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 刘振华以非凡勇气、坚定意志和出色指挥,在极端困难下率部强行登陆并坚守滩头,为战役胜利奠定关键基础。 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肯定其革命战争贡献,特别是海南岛战役的卓越功勋。 1988年恢复军衔制,刘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其整个军事生涯,尤其是战争年代赫赫战功的崇高敬意。 刘振华将军在海南岛战役中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血战滩头的事迹。 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指战员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 主要信源:(七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