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会选择对泽连斯基下手,普京更不可能发动所谓的“斩首行动”。原因很简单——一旦泽连斯基死亡,最有可能接班的人就是扎卢日内,而这对俄罗斯而言将带来更大的麻烦。 泽连斯基在处理俄乌冲突的问题上,总是过于依赖国际舆论导向。战争初期,俄军从基辅、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相继战略撤退,他便将其解读为乌克兰的重大胜利,个人声望也因此迅速攀升,引来西方的高度关注与源源不断的军援和经济支持。 在这种氛围下,泽连斯基产生了对俄军战力的误判,甚至乐观到希望在短时间内收复克里米亚,实现全面胜利。 然而在军事决策方面,他常常脱离实际,一味要求前线进攻,坚决不允许丢失哪怕一寸领土。扎卢日内多次表达作战压力与实际困难,但泽连斯基始终不予理会。 以巴赫穆特战役为例,泽连斯基的指令导致乌军无谓牺牲惨重,不仅损耗精锐,还直接拖延了春季反攻的时间窗口,让俄军得以调整、动员并完成战略部署,实则是在给乌军“挖坑”。 随着战事持续,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也逐渐下滑。但由于处于战时状态,乌克兰无法举行选举,他仍稳居总统之位。 反观扎卢日内,作为军方核心人物,他对前线态势掌握得非常清楚。他清楚俄军的早期撤退是战术性调整,而乌军虽有局部推进,却没有取得战略层面的突破,也未能重创俄军主力。在整体军力对比上,乌军始终处于劣势。 因此,扎卢日内多次反对泽连斯基激进、不切实际的命令,也明确反感其政治干预军事指挥。他更注重乌克兰的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定位,认为必须牢牢依附西方,特别是欧盟和北约,才能长期抗衡俄罗斯。他对俄态度也极为强硬。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虽然泽连斯基坚定反俄,但他战略判断屡有失误,又高度依赖西方,外交上四处求援并搞平衡外交,对俄构不成致命威胁。 而一旦由扎卢日内接手政权,这位深谙军事的将领,不仅拥有军中威望,还深得民众支持。一旦执政,极可能加强与西方军事整合,采取更具攻击性的对俄战略,对俄罗斯构成实质性安全挑战。 因此,普京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他宁愿泽连斯基继续执政,看着乌克兰政坛在他与扎卢日内之间持续博弈和内耗。比起换上一个更难对付的对手,保留一个相对容易应对的泽连斯基,显然更符合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利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