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美国或将全方位制裁中国:限制金融操作、禁止技术出口、冻结在美资产…… 据俄罗斯

美国或将全方位制裁中国:限制金融操作、禁止技术出口、冻结在美资产…… 据俄罗斯卫星社8月5日报道,近日,一批美国参议员提交了一项法案,要求特朗普在180天内向提交相关报告,说明中方是否为俄罗斯提供了支持。国会将审议报告,如果最终认定中方支持了俄罗斯,就将对中国的个人和实体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中方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禁止美国技术出口,冻结被制裁者在美资产,对中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码制裁等。 报道没有提及法案是否已经获得了通过,不过从目前的美国国内的氛围来看,这份法案恐怕不会被卡。也就是说,几个月后,美国或许就将对中国展开一波力度更强的全方位制裁。 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人也加大了在联合国造谣抹黑的力度,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中国利用贸易向俄罗斯提供战争资金”。这遭到了中国驻联合国副大使耿爽的严厉驳斥,直言美国自己也和俄罗斯保持着贸易往来,却只许美国放火,不许别人点灯,是毫无疑问的双标。 其实,美国突然拿中俄贸易说事,理由无非是三个: 第一,美国花大价钱支持乌克兰,却至今没能打垮俄罗斯,于是只能拿中国当借口,掩盖自身战略失败。 第二,美国人想转移焦点,希望全世界都关注中俄贸易,少关注俄罗斯和美欧的贸易。毕竟,美欧嚷嚷了半天,可其实仍在继续购买俄罗斯的铀、铁、镍、化肥、石油、天然气……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第三,他们想此次为借口,为升级对华制裁铺路。 但问题是,他们也不想想,美国的制裁对俄罗斯没起作用,难道就会对中国有用吗?他们真的觉得,这样的制裁能吓到中国吗? 制裁法案的实质与战略定位 该法案是美国系统性对华遏制战略的延伸,核心目标是以“支持俄罗斯”为名升级金融与技术封锁。具体措施包括切断中国银行美元清算渠道、冻结在美资产、扩大实体清单至半导体及AI领域企业,试图复制对俄“金融窒息”模式。但2024年中俄贸易中90%交易已实现本币结算,美元工具实际威慑力被大幅削弱。 中俄贸易结构与美双标证据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与机电产品占主导:俄对华原油出口1.08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19.6%),中国对俄机电设备出口占比60.3%。同期美俄贸易未中断,2025年1-5月美国仍进口俄铀产品(占美核电站需求24%)及钛合金(航空航天关键材料),所谓“道德制裁”实为选择性工具。 中国反制机制与应对能力 中国已构建法律反制体系:2025年3月生效的《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明确可冻结外企资产、限制进出口及数据流动。实践中,中方以稀土(控全球60%精炼产能)和医药原料(美80%抗生素依赖中国)为反制筹码,同时加速CIPS系统建设,202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38%。 制裁的边际效应与全球代价 美国对俄制裁已暴露其局限性:俄通过“影子舰队”(600艘油轮)维持能源出口,GDP在制裁下反增3.2%(2024年)。若对中国金融系统实施同等制裁,将直接冲击持有7.4万亿美债的全球投资者,并引发SWIFT体系信用危机。历史表明,2018-2024年对华关税战导致美消费者承担92%成本,升级制裁只会加剧全球供应链动荡。 观点: 美国的制裁逻辑陷入自我悖论——既要维护美元霸权又滥用金融武器,最终加速去美元化;试图封锁中国技术却迫使中国实现28纳米芯片全链国产。当制裁从“精准手术刀”沦为“无差别轰炸”,其效力注定随战略透支而衰竭。中俄贸易的韧性证明:基于市场规律的合作远比政治胁迫持久,而围堵中国所需代价已远超美国所能承受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