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一年,徐父在给儿子遗孀陆小曼汇生活费时,写了这样的话:你既然已经和翁瑞午同居,那就不算我徐家儿媳,所以我将不再供养你。
1932年,徐志摩去世一年后,他的父亲徐申如给陆小曼寄生活费时附了一封信,信中明确表示既然她已经和翁瑞午同居,就不再是徐家的媳妇,从此停止经济支持。
不可否认的是,这封信的到来彻底切断了陆小曼的经济来源,也标志着身为民国名媛的她将从云端跌入谷底。
不过,徐志摩生前为了供养陆小曼可谓拼尽全力,当时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月薪580大洋,同时还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兼职,加上稿费、翻译等副业收入,月入经常超过1000大洋。
要知道当时鲁迅的月收入不过300大洋左右,徐志摩的收入是鲁迅的两倍多。
即便如此,这些钱还是不够陆小曼挥霍,她住在上海租界的豪华公寓,出入高档场所,雇佣多名佣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最好的,光是这些固定开支就让徐志摩疲于奔命。
最关键的是,她还染上了坏习惯,光是在这件事上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况且她也不挣钱,简直是当徐志摩是个取款机。
至于陆小曼的生活有多奢侈,看详细记载就一清二楚,她住在延安中路四明村,每月房租就要100多大洋。
除此之外,家里雇着厨师、车夫、丫鬟等五六个佣人,光人工开支就超过200大洋。
女生天生爱美,百货公司也是她常去的地方,买进口化妆品和服装,经常一次购物就花掉上百大洋。
更惊人的是她的鸦片瘾,每月在这上面的花费高达500大洋,这些开销加起来,徐志摩的收入根本不够用,经常要向朋友借钱度日。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在徐志摩遭遇意外后,戛然而止,人生瞬间跌入谷底。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往北京,途中遭遇大雾,飞机在济南附近撞山坠毁,年仅34岁的他意外离世,唯独留下巨额债务和失去经济来源的陆小曼。
在事情发生后,徐家每月给陆小曼300大洋生活费,任谁看了都觉得已经对她很好了。
奈何她根本不懂得感恩,甚至与翁瑞午同居还妄图从徐家拿钱,徐家得知此事后立即停止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翁瑞午是个富家子弟,擅长推拿按摩,经常为陆小曼缓解病痛,一来二去二人慢慢有了接触,便日久生情。
在陆小曼眼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徐志摩已经逝去,那么自己就有权力选择重新生活,但徐家却认为这种行为有辱门风,决定与她划清界限,断其经济来源。
失去经济支柱的陆小曼生活急转直下,她不得不搬出豪华公寓,遣散佣人,变卖首饰和家具。
别看她手里没钱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坏习惯,而这也导致她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晚年的陆小曼穷困潦倒,靠卖画和朋友的接济度日。
1965年她在上海病逝,终年62岁,身后萧条,与当年风光无限的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曾轰动一时,他们不顾世俗眼光,冲破重重阻碍走到一起,徐志摩甚至为陆小曼写下《爱眉小札》等著名情诗。
但这段感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徐志摩为供养爱人疲于奔命,最终在奔波途中丧生,陆小曼则在失去依靠后日渐沉沦,他们的故事让人唏嘘,也引发人们对爱情与现实的思考。
不过,陆小曼的悲剧有其自身原因,她出身名门,从小娇生惯养,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惯。
在徐志摩去世后,她依然无法克制自己的物欲和毒瘾,最终导致她晚景凄凉。
相比之下,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离婚后自力更生,成为成功的银行家和服装公司老板,活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由此可见,爱情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生活可以浪漫,但必须面对现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