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再派10万人援俄,助力俄军打赢最后一战,规模之大超西方想象 库尔斯克州的冻土上,一支规模惊人的队伍正悄然集结,不是西方情报机构预测的三万,而是整整十万朝鲜人。 但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带着扫雷设备、建筑工具和军事任务,填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最致命的缺口。 就在2025年8月6日,库尔斯克州州长欣施泰也承认了这一消息,远超西方此前预估的3万人。 这批援军中,包括数千名专业扫雷工兵和建筑工程师,但更关键的是,他们背后代表着朝鲜对俄罗斯的深度战略支持,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而是一种近乎军事同盟的协作。 去年朝鲜首次向俄罗斯派遣约1万士兵,协助俄军夺回被乌军突袭的库尔斯克,如今,援军规模翻了十倍,直接参与战后重建和排雷工作。 俄罗斯之所以需要朝鲜人来做这些,是因为俄军自己抽不出手,乌克兰撤退时地雷埋的到处都是,清理它们需要大量专业工兵,而俄罗斯的军工和前线作战已经耗尽国内青壮年劳动力。 但朝鲜的援助远不止于此,还有不遗余力的炮弹供应,并且占俄军前线消耗的40%以上,作为回报,俄罗斯被曝正协助朝鲜升级导弹技术,让美国反导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炮弹换技术”的交易,让西方制裁显得苍白无力,也让俄朝关系从单纯的军火买卖升级为战略捆绑。 对俄罗斯来说,朝鲜的10万援军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政治信号,即便面对西方孤立,普京仍有坚定的盟友,而对朝鲜而言,这是突破国际封锁的绝佳机会。 这场合作的影响远超俄乌战场,美国已警告,俄朝军事协作可能引发全球核扩散危机,尤其是朝鲜若掌握多弹头技术,将直接威胁美国本土。 而更让西方焦虑的是,伊朗也在同步向俄军提供高端武器,如“天蛇”巡飞弹,形成了一条横跨欧亚的“反西方军火供应链”。 对中国而言,这一局势既复杂又微妙,一方面,半岛无核化仍是中国的核心立场,俄朝军事合作可能加剧东北亚紧张。 另一方面,美国在韩部署了“萨德”等,所以如何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平衡大国关系之间找到支点,将是未来外交的关键。 眼下,俄乌战争已不再是单纯的领土争夺,而是全球力量重组的风向标,朝鲜的10万大军、伊朗的导弹、俄罗斯的技术输出,都在重塑战后秩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