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8月2日公布了俄乌死亡人数。 特朗普写道:"我刚刚得知,本月在这场荒谬的俄乌战争中,近2万名俄罗斯士兵丧生。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已损失了11.25万名士兵。这真是太多不必要的死亡了!然而,乌克兰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公布俄乌战场最新伤亡数据,引发全球震动。数据显示俄军7月阵亡近2万人,2025年累计战损突破11万;乌军伤亡虽未明确,但美情报官员私下透露"至少相当"。 这场持续3年多的消耗战,正以每月数万鲜活生命的代价,验证着特朗普"荒谬战争"的评语,而更荒谬的是,交战双方至今无人敢提"投降"二字。 特朗普引述的2万/月阵亡率,与俄罗斯独立媒体《内幕》的战场统计高度吻合。该媒体通过比对俄各地阵亡通知书和军人墓地扩建数据,确认7月俄军死亡人数在1.8万至2.1万之间。 最惨烈的扎波罗热北线,俄军某机械化旅三天内损失47辆坦克,阵亡士兵填满了当地停尸房的三层冰柜。 乌克兰方面虽未公布数据,但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流出的报告显示,乌军7月伤亡约1.6-1.8万人。 北约军事顾问透露,乌军最精锐的第47机械化旅减员达60%,被迫将国土防御部队填进前线。在巴赫穆特郊区,乌军新兵平均存活时间已从2023年的4小时降至72分钟。 俄军采用人海战术的代价触目惊心。卫星图像显示,俄军在顿涅茨克机场方向的进攻中,步兵冲锋队列间隔仅5米,遭乌军集束弹药覆盖后,整连整连地消失。 但这种残酷算术确实有效:俄军以每月2万人的代价,在7月推进了11.3平方公里,相当于每个足球场的占领,要埋葬176名士兵。 乌克兰的困境更令人揪心。由于西方军援延迟,乌军炮兵日均炮弹发射量从2024年初的6000发降至800发。在阿夫迪夫卡,乌军士兵用无人机绑着手榴弹攻击坦克的视频疯传网络,这种绝望战术背后,是北约承诺的300辆坦克至今只交付了103辆。 选择此时公布伤亡数据,特朗普藏着三重算计。军事上,他正推动国会通过《乌克兰责任法案》,要求乌方每接收10亿美元军援就必须提供反攻成果。 经济上,美国军火商需要新订单,而俄乌双方都急需补充装备;政治上,这份死亡名单直指拜登的"援乌无上限"政策,为共和党大选添柴加火。 更微妙的是数据来源。特朗普声称引用"情报简报",但五角大楼坚称未向白宫提供此类报告。俄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数字可能来自商业卫星公司的战场图像分析,或是雇佣兵组织的内部统计。 无论如何,这种"数据战"已让克里姆林宫陷入被动,普京刚在7月31日宣称"伤亡大幅下降",就被自家反对派媒体打脸。 面对特朗普的"爆料",俄乌双方反应耐人寻味。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仅表示"不评论第三方数据";乌克兰国防部则强调"任何数字都不能动摇我们胜利的决心"。这种默契沉默,暴露了双方共同的软肋,谁先承认惨重损失,谁就输了士气战。 但前线的真实情况正在发酵。俄罗斯士兵母亲委员会8月3日发布视频,数百名妇女举着儿子照片在红场抗议;乌克兰Telegram频道流传着新兵训练仅8小时就被送上前线的画面。两国军方都面临同一个困局:既需要鲜血来维持战线,又害怕鲜血吓退后续兵源。 特朗普的数据公布后,欧洲多国防长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德国已推迟原定8月交付的18辆豹2坦克,理由是"需要更多训练";法国承诺的SCALP导弹也只到位30%。 这种"援助疲劳"背后,是欧洲民众越来越强的反战情绪,最新民调显示,62%的德国民众反对继续大规模援乌。 美国内部撕裂更甚。民主党议员要求传唤特朗普说明数据来源,共和党则趁机推动《战争审计法案》,要求白宫每月公开援乌成效。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军库存的155毫米炮弹已降至危险水平,若继续援乌将影响台海战备,这个两难选择,正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局面。 当特朗普强调"不必要死亡"时,联合国难民署发布了更震撼的数据:俄乌战争已直接造成42.7万军人死亡,平民伤亡超9万,难民人数突破1600万。这场21世纪欧洲最惨烈战争,每天仍在吞噬600多条生命。 耐人寻味的是,在特朗普发文同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更新版,新增"立即停火止战"等三条建议。 或许正如一位退役美军上将所说:"当数字大到失去意义时,和平就成了唯一理性的选择。"但可悲的是,在哈尔科夫的战壕里,士兵们还在用鲜血书写着这个时代的荒谬注脚。